中國日喀則山東大廈拉薩大餐(按圖看所有照片)
漢字裡的三、六、九,依區區不才我的見解,並非指的是「數目」,他們中國這個馬馬虎虎或者說形而上不講求數字精確的民族,對於這些數字只有一種意義:「多數」的意思。
所謂「三顧茅廬」硬是解釋成劉備到臥龍崗只去三回,難道第三回合,諸葛亮就怕一、二、三被張飛闖了進來綁了去,乃不得不從草廬裡投降冒出來,那可多煞風景?三顧者,多次造訪,以示誠意也。
「三頭六臂」原是佛家語,作「三頭八臂」,形容阿修羅神力大無窮,原典:「並出三頭,重安八臂」,三或六或者八,均作多數,喻其力量就算大力士偷吃了膽固醇也無可比擬。
馬英九急於投降中國,自曝其父本欲取其名為「馬膺九」,「膺」者,全權服膺也,「九」者,「九州」也,取自陸遊臨終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九州」原是指夏商周的行政區域劃分,而陸遊的時代是宋朝,引九州泛指國土,也和日本「九州」無關,日本九州亦不是九個州,所以「馬膺九」者,乃儘速促成台灣投降於中國,服膺於中國共產黨一統九州的極權統治之下,管它中國現是九州或二十三省、五個自治區、兩個特別行政區,都無關緊要。
再如我台灣國東港標榜:「鮪魚十吃」,也不一定要來個整整十道菜,十者,取其十全十美,圓滿之意也,一條鮪魚要「十吃」是從經濟規模去考量的,那麼大的一條魚,不從頭吃到尾,從大腹、中腹、魚背、魚頭、下巴等等,全皆利用殆盡,殊為可惜,因而「十吃」只是「多種」吃法的意思,誇張一點的,還有鮪魚十八吃,鮪魚二十吃等等,如若拘泥於數字,皆不是漢字運用的本意。
那麼我的「糌粑十一吃」是什麼意思?
我嘗在圖博(西藏)被友人招待所謂「西藏餐」,中國現在富強起來了,吃食一定得澎湃浪費,除此之外,則不足以彰顯其暴發;藏人主食,糌粑、牛、羊肉、麥子、青稞、酥油、奶茶等,飲食簡單,不若漢人,必也炒之、炊之、烹之、煮之.炸之、燉之、滷之、蒸之、汆之、燙之、醃之、烤之、焙之、燔之等等,他們中國歴史魏晉南北朝時代,胡兵鐵騎驍勇擅戰,據聞是簡單飲食所致,因此當時乃有皇帝倡議:「漢人胡食,胡人漢服。」力求振作,這一點不是沒道理,往生的林山田教授有回批評我在電視台作美食節目,就認為是一種墮落,他是從前德意志帝國訓練出來的博士,德國人也吃食簡單,才能征服全歐洲,我是可憐中國文化教出來的雜碎,怪不得苟且偷生到現在。
而孟子也說:「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孔孟學說,除了滿足統治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階級觀念外,中國統治者從沒深究其間的理論,孟子叫你中國人不要再吃了,你們中國人還不聽!真難養也。
所以「西藏餐」何來十一吃?我在圖博,進入川人開設的餐廳,總是杯盤狼藉,可是偶而闖進藏人飯館,卻連餐具也看不到,他們中國《禮記》有句話說:「共飯不澤手」,意思是吃飯的時候要注意手的清潔,這是常識,吃飯當然要洗手,可是後面突然講:「毋搏飯,毋放飯,毋流歌,毋吒食,毋嚙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這是講啥小啦?很簡單,就是在那個時代,他們中國人吃飯不用刀叉,更不用筷子,恁爸都是用手扒啦!
因此,我到真正的藏人餐廳探查,就是用手抓,現在彷彿「文明」了一點,用最不環保的塑膠袋裝著糌粑吃而津津有味。
用手抓飯吃,不稀奇,我到馬來西亞吃娘惹餐,到新加坡吃咖哩魚頭,其實都應用手扒,吃完還得舔舔手指,一付意猶未盡的樣子;但現在,中國人大量移民西藏,所謂「西藏餐」在中國料理師進入之後,便堂堂皇皇的進入五星級飯店,成了所謂的「風味餐」。
真正的藏人食物,我老實說,沒帶「強胃散」我真的不敢強行吞嚥,但經漢人料理藏食,看起來色香味俱全,成了一桌藏漢全席,頓時華麗許多,席間還有藏人服務,並以天賴之音佐餐,這「糌粑十吃」,我吃得齒頰留香,但還有一吃未及論述,難道還有飯後點心?
是的,中國料理師來了,中國饕客來了,中國解放軍也來了,十吃之外,就是吃藏人這一美味了,謂之「十一吃」。
不過藏人雖是俎上肉,猶奮力抵抗;台灣人被馬膺九出賣,則指日可待。
西藏(圖博)日喀則山東大廈拉薩餐,藏女高歌,聲音嘹亮,有如天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