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

台灣金門后浦陳詩吟洋樓

金門后浦陳詩吟洋樓
 建築時間:1933。
 建築地點:金門金沙鎮后浦珠浦東路44號。

01
陳詩吟洋樓,金門出龜式洋樓。


本建築為金門典型的「蕃仔樓」,造型頗有西元1558年至1625年英格蘭文藝復興建築特色,比如正面造型,將屋簷突出並開窗,增加了陽光的面積,擴展了視野,樓層又設計了精美的欄杆,與圍牆內的花園結合在一起,加上各種雕刻,都增添了濃濃的歐洲風格。

02
望柱上的印度人偶抬仙桃。

03
陳詩吟洋樓上的印度人偶抬仙桃模型。

 比鄰國家三級古蹟<魁星樓>的<陳詩吟洋樓>,係金門金沙鎮高坑人陳詩吟在一九三二年斥資興建,為出龜二樓番仔厝,與成功陳景蘭洋樓、碧山陳清吉洋樓、山外陳期宰洋樓、古崗董允耀洋樓、水頭黃輝煌洋樓及得月樓,均屬早期洋樓的代表性作品,其宏偉的洋樓格局與古色古香的<魁星樓>形成強烈的對比。

洋樓上的憨番扛厝角,製作此造型的原因,據江柏煒教授的推論,可能係華僑從為了彰顯地位與英國殖民相同,或痛恨南洋英國印度警察,或當年鴉片戰爭的印度傭兵攻打中國的歷史情結等所造成。

 陳詩吟其人通曉經史,早年曾設帳教授課業,在一九○三年他卅歲那一年從商,隨鄉人遠赴新加坡,後來又轉往印尼等地經營進出口生意,不到幾年的時間即累積相當的財富,成為僑界殷實的紳商。
一九三二年,他偕同夫人薛賢珍返回金門,起初居住於家鄉高坑,但因當時治安欠佳,大陸內地土匪經常侵擾金門,擄人勒贖實有可聞,加上家族的一些緣故,因此又攜眷遷往縣城所在的后埔,並選定於呈現薈萃人文意象的<魁星樓>旁興建大洋樓。

04
星月主題的山頭壁飾。

 薛賢珍是金門珠山人氏,對珠山的建設頗為關心,目前在珠山<薛氏大宗祠>前仍有<廿五年賢珍造>勒石一方,記載薛賢珍捐資舖砌家廟廣場。

這幢美侖美奐的大洋樓,背後卻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作為洋樓主人的陳詩吟在洋樓興建不及一半時,即在一九三三年因病辭世,時年六十一歲而已。後來薛賢珍與陳詩吟的侄兒陳文藩綜理建宅事宜。但薛氏只住了四年,即因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而再度遠走新加坡,此後終生未再返回金門家鄉。

如今,在落日餘暉中,丰采逐日殘退的陳詩吟洋樓,由陳氏在金門親人代管,深鎖的大門和荒蕪的蔓生雜草,讓人心生無限的惆悵和淒涼。

05
排水管是竹節明管。

06
大正時期彩釉磁磚,色澤艷麗。

欣賞這幢氣勢開闊的大洋樓,有幾個不能錯過的地方,包括<出龜>的外廊作法,讓建築得以向外延伸,營造一處可以進行休閒活動,如泡茶、聊天、看書、下棋或小憩的空間;而其建築立面的繁複圖案和西式山頭,也展現裝飾元素大量運用的手法,仔細觀察可以看出它們都是左右對稱,講求一種和諧的美感,而木製百葉窗的裝置,即使在金門後期的建築作品中,也並不多見!

07
出龜。

08
防盜窗,有三層。

 另如柱頭上可以看到吹號的「印度兵」,山頭下方也有「戇番扛厝腳」的泥塑作品,其他如大象、老鷹等均展現一種來自南洋的異國情調;而牆壁上象徵多子多孫或四季平安的葡萄、蘋果、桃子、李子等彩釉磁磚,色澤依然溫潤亮麗,但主人陳詩吟過世之後,卻只有三位女兒僑居新加坡,人丁並未見興旺,也讓人替他悵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