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中南部賣藥電台要抗爭,何不請出「素蘭陣」!

兩岸陣頭大不同:素蘭陣

Hdr

現在馬政府要打壓中南部「賣藥電台」,有人以「死好」的態度視之,因為2008大選期間,許多所謂「地下電台」在許安進的領導下,向馬英九宣示效忠,如今馬政權反噬,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馬騜又急於投降中國,急欲簽下ECFA,許多中南部電台乃群起攻之,因此馬政權表面理由是為了民眾健康,取締賣藥,實際是要削減反ECFA的勢力,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中南部的賣藥電台又跑到台北去抗爭,抗爭嘛,經常要演出行動劇才能獲得媒體的青睞,我建議,最好派出「素蘭陣」,以正視聽。


魚夫拍攝的素蘭陣

乍見「素蘭陣」,起初以為「俗不可耐」,應是未經藝術家的雕琢,後來了解其歴史,我才明白,「素蘭陣」是本土 1960年代的作品和中國傳統的「宋江陣」、「鑼鼓陣」不同,這是傳統中國以外,百分百的台灣創意,但既使是中國的陣頭,在無神論的共產黨統治下,能否像台灣那樣的保存完整,也還是個問號。

「素蘭小姐要出嫁」這首台語歌的來源,是1960年代,台灣人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大力掃蕩「方言」閩南語時的作品,由於國府的高壓統治,台語歌曲市場日漸萎縮,製作成本吃緊,乃無可奈何的將日語歌曲填入台語歌詞來翻唱,其故事,我在「太鼓達人之維基」找到相關的資料,整理增補如下:

ソーラン節(日文:ソーランぶし)是一首初於《太鼓の達人 ドキッ!新曲だらけの春祭り》登場的童謠。

《ソーラン節》是日本北海道渡島半島的同名祭典歌謠曲,早在日本明治時代,就常被捕魚者當成「捕魚歌」(船こぎ音頭),直到大正年間,風行全日本,相傳這首歌曲的發源地,就是北海道小樽西面的余市町。正因為這首歌曲被當成捕魚歌的關係,日本知名演歌藝人小林旭還將其改編成「小林旭的素蘭節」,並且是1960年時代劇《大草原の渡り鳥》的主題曲。

「素蘭要出嫁」其實是日本北海道的捕魚歌,唱之、舞之,鏗鏘有力,有影片為證:



在台灣的戒嚴時期,由於國民政府限制方言的使用,因此閩南語的半價歌曲(莊永明語)被地下化,引起了另一波別於政治的黨外運動。台灣音樂家莊啟勝,則將「ソーラン」的音代以閩南語「素蘭」,寫成「素蘭小姐要出嫁」,表露出女方出嫁雖悲傷,但仍給予祝福的心情。

這首台語翻唱曲後來被寶島歌王黃三元(已故,彰化埔心人)唱紅,同時也是黃三元於1963年與金玫聯合主演的台語電影「素蘭小姐要出嫁」的主題曲;1966年,台灣第一個「素蘭出嫁陣」在台南市首度出現,此陣頭就是以此翻唱曲作為主題歌,其後風行於台灣南部地區的二層行溪(二仁溪)流域與台南市灣裡地區。

關於素蘭陣的學術研究報告,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郭國興的《台灣南部廟會的陣頭:從素蘭陣談起。》有詳細的描述。

還有一首黨外時期的聖歌:「黄昏的故鄉」也是翻唱自日本歌的「半價歌曲」,當年唱的人心酸,現在聽的人,已無關痛養了;同樣的,如今跳「素蘭陣」的人,大抵已經不知這些歌曲背後的心酸,也不知是台灣人民爭取言論自由後的創作,地下電台要抗爭,請出「素蘭陣」,點醒人民,國民黨過去篏制言論自由的劣根性,在馬英九上台以後,不只有增無減,還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