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媒體公民權--文獻參考

此為學術論文,非此領域的朋友不要看了吧.
網際網路已正式進入Web2.0的時代,然近來研究的文獻仍屬少數。2006年,經濟部技術處曾出版若干專書,將網路第二代,稱之為「U.S.E.R」(龔仁文等,2006)的世紀,並臚列Web2.0「創新應用案例集」(龔仁文等,2006),列舉網路免費資源的應用與實例;時屆2007年,相關Web2.0網際網路新世代的書籍文獻,陸續出爐:“Wikinomics”(Tapscott & Williams, 2007)指出有別於網際網路第二代的「同儕生產」(Peer production) 新世代的生產特色,且此種生產方式成立時的最好效果為:
一、 生產標的物是資訊或大眾化;
二、 任務可以切割成小單位,讓個人能不受其他生產者影響,完成一項小進度(例如百科全書的一項條目或程式軟體的元件)。這使人們投入的整體時間和精力相對於得到的回報是最小的;
三、 將這些成果整合成最終產品的成本,包括領導能力和品質控管機制,都必須很低廉。
  亦即宣告同儕生產數位內容的可行性,以及媒體由非專業人士共構的可能性。
  日人梅田望夫提出「網際網路遠端資訊廠」的概念(梅田望夫,2007),即1995年以來,電腦科技界所追求之NC(Network Computer)世紀的來臨,遠端存取的可能,一旦此種先決條件成立,那麼人類共同的知識庫母體,即將到臨!諸如Google、Yahoo等入口網站,或Flickr、Blogger等個人部落格,再如Youtube、Blip等影音亦從一般的網站轉向「媒體」的經營。
  「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 Anderson, 2006)早就預言在Web2.0時代,在部落格的世界裡,「前觀眾」(former andience)將模糊生產者和消費之間的界線,人們可以在個人部落格裡批判主流媒體、製作個人廣播DJ、消費評論等。
  因此媒體公民權的落實,透過網際網路第二代伊始,可行性大為提高,許多原屬專業性的領域,透過數位化科技的介面,更使得非專業人士亦能輕易取得過去昻貴的專業製作系統,「開放式經營」(Open Business, Chesbrough, 2007)成為當前許多企業經營的大課題,以往NIH(Not in House)非在企業內研發者不用的法則面臨修正,許多研發亦可開放由網際網路裡廣大的網友共同開發。
  人們正透過網際網路呼朋引伴,奇異的「連結」(Nexus, Buchanan, 2003)發現平均六個連結,即能找到目的物,所以任何的人、事、物、地等,均可在網路裡找到連結。
  據此以建構媒體公民權正是時候,本研究提出Web2.0媒體公民權的落實,正植基於一旦主流媒體遭到網際網路的解構,是否能將媒體傳播的權力釋放至底層的一般民眾?這種解構力量的衍化結果為何?其所形成的媒體現象將是何種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