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9日 星期日

香港三棟屋博物館

按圖進入觀賞幻燈片,進入後,按住圖面,出現i,可以控制速度和閱讀圖文解說:

IMG_5190.JPG 

三棟屋是香港早期客家圍村的典範,建村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然而因荃灣的發展迅速,三棟屋的周圍房宅均遭拆除,殊為可惜,1981年,根據香港古物諮委員會的建議,宣佈將三棟屋列為法定古蹟,1988年參考中國內地圍村建築,加以修葺,始如今貎。(註一)

圍村的發展對香港百年建築史來說,彌足珍貴,香港學者林社鈴、何志清曾提及:「圍村建築除了達到防衛的功能外,實際上是由宗族管理的一個小區。因防禦上的需要,必須準備長時期把入口關閉以抵抗強盜或敵人進侵,故圍村內一定要有自供自給的基本能力,所以水井在每個圍村內都是必須的,而且也會飼養家畜。」(註二)

香港居,大不易,在財團與政府的勾結下,住居品質奇差,所幸近年來,許多香港建築師奮起與資本主義主流價值抗辯,如胡恩威:「所謂傳統圍村,是以城牆包圍著由不大小庭園組成的大型四合院....我總覺中國建築和西方建築最大的分別,是在『人的位置』。西方建築強調以建築宣揚神的偉大,人的渺小;中國建築喜歡向橫平面地發展,西方則是向上發展。」(註三)顯示了對於香港超高層集合式住宅的反思,試圖釋放些許遭到扭曲的人性,爭取解放的空間。
建築位置:荃灣西樓角路
建築師:(修葺)諮藝
Associate Architect:劉秀成教授
峻工日期:1757,1988(修葺)
用途:博物館
註一: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建築導引》,香港,Pace Publishing Limited,初版,1998,p159。
註二:陳翠兒、蔡宏興主編,香港築師學會統籌,《香港建築百年》,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9月,p12-13。
註三:胡恩威著,《香港風格》,香港,TOM(Cup Magazine)Publishing Limited,第三版,2005年7月,p138。

延伸閱讀:
香港恩福小教堂
香港銅鑼灣總統戲院(President Theatre)
中國香港旺角朗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