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差一點被拆了的新化武德殿

魚夫繪,盗用必究

新化武德殿的裡裡外外其實是蠻有看頭的。從外表看,這是一棟鮮見的日本寺社建築融合現代建築技法,以鋼筋水泥為結構,部份加強磚造,牆體是日式常見的真壁造,也就是竹編夾泥牆,這種牆體無法打釘掛物,外牆為蟲㾗飾,雨淋板部份則為檜木,呈現一種粗獷豪邁的感覺;門窗上下,上有牛眼窗,下有通氣孔,有益於空氣之對流。



入口門廊有兩支Art Deco式樣的柱式,以洗石仿石為之,其上撐起傳統和風入口造型,屋頂係「入母屋造」,亦即歇山式的構造,氣勢宏偉。

進入武德殿內,即為大敞間,其內之木質建材大部份係台灣紅檜打造,地板下層有特別為練武用設計的緩衝彈簧90只,修復時保留原四件讓來客踩踏感受其彈性。
一般武德殿演武場,柔道與劍道分居兩側,居中者為神龕,設有木製神龕一座,內奉祀「神武天皇」武神,並有塑像一尊,早晚由管理人持清茶敬奉,如遇競賽時,觀賞貴賓則環座兩側,新化武德殿原來應該也是大致如此布局。

其上桁架係洋小屋(ようごや)的形式,相對於和小屋,這是為了使內部空間更大的屋架設計,最大的特色是具有以45度角頂住屋架的結構設計,其上還刻意設計了仿上棟式(上樑)時的棟札(むなふだ,上樑記牌),有兩面,一面上書「中華民國100年九月26日」即修復完成的時間,另一面為「大正13年3月25日」的落成時間,也就是1924年峻工。起初並非為武德殿
為建,而係「新化瘧疾防遏事務所」,其後由於「大日本武德會」臺灣支部(1906年正式成立)有組織的推廣諸如劍道、柔道與弓道等運動,促成各地演武場的興建,1936年後改為武德會臺南支部新化支所演武場,供軍警、學生及青年團練習柔道和劍道使用,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隨著大批難民的到來,權充棲身之處,入口處還蓋起了消防隊,原門廊毀壞,殘存的門柱還上漆書寫「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新化武德殿現況

武德殿命運乖厄,新化鎮公所本來還有意進行拆除,好在後來又改變計畫,提報為歷史建築,2005年將原暫居者遷出,5月由政府收回,2006年發錄為歷史建築,但在2009年的8月8日又遭莫拉克颱風侵襲,災後開始進行重建,本來的門廊依2010年時由當地住民康昭明所提供的照片以及2011年發現的基座鋼筋恢復舊觀,完成後開放參訪。

新化地區古稱大目降,近年來已成閙熱滾滾的遊憩亮點,境內有新化老街、街役場、公會堂、奉安殿、蘇家及鐘家古厝等重要歷史建築與古蹟,武德殿旁的日本時代宿舍群也已規劃成大目降文化園區,形成不論是文史導覽、創意市集、年貨大街及藝術展演的文創基地,吸引不少外來遊客,建構成區域文化裡最具特色的案例,盍興乎來,到此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