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舂臼的擔仔麵,台南在地人吃的 |
當然,也不是軍令如山,經常脫逃去偷吃宵夜;速食者,垃圾食物多,徒增熱量而已;厭食便當則是因為當年在電視台主持政論節目,我自已算過,少說也吞過一千六百餘個,菜色萬變不離其宗,環境不在辦公室就是攝影棚的等待區,經常忙過頭,只能撿食冷便當,又不吃不行,強食,亦不下咽,人生真是黑白的。
脫離電視環境搬到台南,漸漸生活作息改變,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府城早餐豐富,只一個胃難以得兼,所以晚上還是早早去睏較無蚊,明天還要起個大早征戰美食,於是宵夜就少吃,連帶夜店、酒店都不跑趴了,回家唸經拜佛去。
但也有若干夜間娛樂,比如看晚場電影,散場後,飢腸轆轆,空著肚子難以入眠,夜宵偶而為之,還算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時候,石春臼尚有店家大紅燈籠高高掛。
「石舂臼」通常被誤植為「石精臼」,台南在地的文史專家鄭道聰說:
「臼為舂米的用具,可以搗去稻穀的穀皮。在米街付近群置這些舂米的器具,地以器具為名。為現今廣安宮附近。台南有句俗諺『行啊行,行到王宮口吃肉粽』。
五條港中佛頭港有一上源支港王宮港,也就是今台南的新美街(米街),王宮指的是廣安宮,本來位於民族路與新美街的交叉口,日大正十年(1921)日本人為拓寬民族路,廣安宮遂遷移到石精臼點心市場的後面。廟口每天早上賣的虱目魚粥是台南市最有名「阿憨鹹粥」(現已移至公園南路與忠義路口),現石精臼點心城有著名米糕、海產粥等著名的點心,令你食指大動、流連忘返的地方呢!」
老台南人都知道,早期石舂臼是有很多美食的,不過現在多數遷移,要像我這樣住個幾年,勤吃好問,才會漸漸理出頭緒來。
有遷走的,但也有搬來的,石舂臼離赤崁樓、武廟等觀光景點近,如今中國觀光客也來得不少,最近又開始出現自由行,所以あさぶる(阿撒不魯)搶進來卡位者也不少,均自封老字號,再加上網路眾口鑠金,因此我又得費心理出哪一家是原本就在的,哪些又是新來的?
石舂臼擔仔麵是我想吃宵夜會去選擇的一家小攤子,別瞧人家是路邊攤,攤頭數矗起一付氣質對聯是台南名書法家王寶星題的:「古風傳承有新味,都會永續存舊情」,橫批:「古府城東寧皇都」這家四十餘年前由陳瑞彬先生在民族夜市開張,現已傳至第二代。
賣擔仔麵者百百種,這家路邊攤滋味好不在話下,且有個好處,攤前板凳拉來兩脾之下,屁股一沈:「老闆,來碗米粉麵,加個滷蛋,豆芽菜燙一盤!」尤其是在夜深人靜、天寒地凍時,這麼晚了,還有人佛心來著在路邊煮這樣燒燒一碗貼心等你來,真是實實在在的人情味,叫人飆淚啊!
在台南樂活,我總是在庶民料理裡徘迴,很少去大餐廳,這家吃了好幾年了,在網路鮮少有人報導,不如由我來開個端,用手機拍支影片,和大家分享吧:
民族路二段240號旁ㄟ騎樓
06 2201483
觀看魚夫更多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