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建築是對場所獨特記憶的認同﹣﹣韓國首爾「城市蜂巢」(Urban Hive)
按圖去看更多的照片報導。
城市裡的大型建築,像巨獸般的林立,巨獸張開血盆大口,吞沒人群,到了下班時間,才吐出一具具疲憊不堪,被壓榨得形容枯槁的行屍走肉,這是我對現代辦公大樓的印象。
一棟外牆由無數圓洞組成,從裡往外望,好似從望遠鏡裡去窺視城市的建築,最近在韓國首爾建好,由韓國Kim In-Cheurl的建築師事務所archium architects co.incl所設計建造,圓洞的設計,使得由內而外的城市視野,變得生動有趣,陽光穿過外牆,投射出一個個圓形光影,整棟建築就彷彿是個大蜂巢;整體外觀,遠遠望去,好像穿上了洞洞襪,夜間則放射出懸掛無數燈籠般的光彩。
圓洞的外牆不只是為了好看,其實是整體結構的主要支撐,簡單講,這個像起司般有著圓洞的盒子,內部免去了許多樑柱,而爭取到最寬廣的空間。中間還有一層玻璃帷幕,是用來控制內部的空氣調節。
我第一次注意到Kim In-Cheurl,是「韓國中央大學中央圖書館改建案」(CAU Central Library),這案子成功的將五十年前的老建築注入現代與人性的意義,入圍2008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建築獎,對這個案子有興趣,請按【這裡】。
當時Kim In-Cheurl給建築下了一個定義:(我試著翻翻看,翻得不好請指教)
建築是對一個場所的一種認同,是一種形成個人主義獨特價值的創造,這場所因此隨著時間創造記憶,而場所的意義就是記憶的交流。
Architecture is an identification of place, a creation of individualism that makes it unique to anything else in the world. The place thus creates a memory with time.
The meaning of place is the result of an accumulation of memories.
舉個例:我兒時就讀的學校,校長將原來的操場改成教室,把教室改成操場,我回母校,校長要我為學校多少「寄付」一些,我很傷心的說,我的記憶全被你們摧毀了,如何寄付得下去?
這棟「城市蜂巢」讓我想起幾處有名的建築:
一是Jean Nouvel的巴黎阿拉伯文化中心(Institut du Monde Arabe),以控光裝置,使得設計有如攝影機快門的玻璃窗,隨著光影而千變萬化。
二是伊東豐雄的兩處建築:
Mikimoto Ginza2.以不規則形式開洞的外牆,隱喻珍珠泡沬的趣味。
東京表參道TOD's旗艦店,以櫸木形外牆結構,撐起整棟建築的張力。
我對於許多辦公大廈,其實鮮少有好感,封包式的把人關在密閉的大樓裡,或者建造豪華的大廳,以震憾造訪者,啊,對了,這棟建築,沒有特別的入口大廳,親和力又增添不少。
關於韓國建築師Kim In-Cheurl的專訪
Archium官網
「城市蜂巢」的Wiki
參觀Kim In-Cheurl的工作室
標籤:
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