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副總統找我去談她的"玉山午報"當天,會談結束後,我走到大樓外面,遇見一位送報生正在送晚報,其實他送郵件為主,但兩個大袋子,還印著中時和聯合的標誌,我問他今天送幾份報紙?他說:二十份。
我年輕時也送過報,不過大概也是二十分而已,是一家小報社,公家機構買帳,只需一名送報生,薪資很低,沒人要幹,我當時十七歲,身強力壯,又沒事幹,很快的就爭取到這份工作,但我常睡過頭,早報送成午報,老闆也沒我辦法,反正只有我要這份工作,我一送就將近一年有餘。
從呂副的辦公室走出來,遇見這位送二十份的報紙的歐伊桑,我心裡想,這份工作大概也沒人要做了,他把送報當兼差,送貨才是正業,這是紙本報業的今天與明天。但我在想,有沒力挽狂瀾的方法?有沒有....講白了,苟延殘喘之路?
老實說,我也很心虛,寫了一些思考,總覺得不是那麼踏實,後來我在網路裡發現一篇文章,由Woodylewis 所寫,他是位網路交遊網的專家和網頁設計師,他在想我在想的事,不過他想出了十招,我把他的十招,參予本土環境,整理如下:
1 .運用 Twitter,餵以標題,爭取讀者在網路裡追蹤最時事動向:
相較於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在Twitter裡擁有二十八萬的跟隨者,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一萬九千強),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四千八百強),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五千兩百強),許多城市和小鎮地方報,也透過Twitter來吸引紙本讀者在網路上的跟隨最新消息的標頭。這其中"Times"更是先行者,他們建立圖書、藝術和娛樂等頻道,針對客戶作客製化的頻道,引領他們持續注意最近發展。
這招不錯,Twitter是一種微型聊天室,美國總統歐馬在選戰中就利用Twitter來引領話題,爭取跟隨者;拜歐巴馬之賜,現在美國的政客都用這一套來爭取選民,Twitter的總裁居然也成為歐巴馬上任後拯救全球經濟的入幕之賓!但在台灣Twitter的用戶較少,我用了好幾年,很少人跟上來,就放在那裡長草了,反倒是撲浪(Plurk)在台灣大為風行,PTT滿版為藍丁丁所霸佔,許多台派都到Plurk來撲,有好的議題,一天也有千餘則回應,這是台派媒體可以運用的所在。
2. 投資交遊網媒體:
2008年的十一月,發行85種日報的Gannett Co.收購了一家Ripple6, Inc,這家公司曾經為"寶鹼"(Procter & Gamble)建立其網路交遊網,透過收購這家公司,Gannett Co.可以更精確的為他們的廣告客戶找到廣告的對象,經由不斷的收購或異業合作,傳統的紙本出版商可以擴大他們的在線出版品項目。
自從雅虎以七億併購了無名小站,我問過我許多投顧業的朋友,他們都說:這種奇蹟不復存在了。台灣許多媒體,早期嚐試建立類似無名的機制,中時、聯合和自由都有類似的做為,但我個人覺得,也沒有成功到什麼程度,大抵是時機過了,許多美女寧願把自己的裸照放在無名被被駭客駭出雅俗共賞,也不願去那些大媒體裡存放,這是什麼原因?不得而知。倒是玉山所採用的交遊網Ning,2008年成長了47倍!我在2004年就開了個網站,直到2008年才看到他突飛猛進,您問我是什麼原因,不知,才疏學淺,有待研究,但可以確定的是,個人部落格時代已經過去,交遊網才是主流,Ning提供自營商開設小型的"無名小站",因此歐美各大明星或電影,都來這裡建立他們的粉絲,一旦會員數夠多,就可以吸引其他廣告商了,台灣的"奧美廣告",非常有趣的,還跑到玉山網聚廳來拉人,可見廣告商也看到了這個商機。
3.創造更多的線上活動,以吸引讀者:
德國的報紙"法蘭克福匯報"( 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FAZ)曾經在2009年的二月份,開闢了一個主題網站,去促銷一本頗受爭議的小說"The Kindly Ones",且最近美國也有人上網張貼由一位知名演員朗誦這本書的影音檔和可被下載的MP3檔,並且開設了一個專門討論這個事件相關議題的論壇,此舉使得FAZ的網站流量衝高,遙遙領先其他同行。
一般報紙的電子報,只是就一事件進行民意調查或正好雙方的PK,這是不夠的,應該鼓舞讀者發想更多的議題,每一個議題,在紙本中刊出的數量有限,但在網路卻是無限的空間,不應交由編輯拾棄某些讀者投書,編輯的權力在於紙本,不在網路,能上紙本,可以給投稿者無上光榮,但其餘意見仍應保持在網路中,這是讓紙本行銷更受投稿者及其親友更受歡迎之道,就算不在紙本中刊出,一旦在網路裡保有其原本,投稿者也會為該報紙大力宣傳,不放棄爭取任一投稿者,是 Web2.0時代的精神。
4.幫忙促銷和價格化使用者自製的內容:
2007年,美國"辛辛那提詢問報"(Cincinnati Enquirer),開創了一個 CaptureCincinnati.com的照片共享網站,超過一千當地攝影師上傳近12,000張圖像,其中一本咖啡桌的攝影集,零售價為$39.95美金,一時間洛陽紙貴,2008年諸如此類行銷手法,更是頻頻推出,有些人認為這是綑綁產品(bundling products),但該報不願為此再起任何爭議。
這是台灣諸如商業周刊、天下雜誌等經常使用的促銷手法,將某某經常使用的促銷手法,將某某大師全力在媒體裡捧紅,雜誌綁書籍,一起出售。
5.以故事為基礎的社群:
多倫多環球郵報(The Toronto Globe and Mail)運用一個叫 Cover It Live的站網,這是一種現場的部落格論壇(live-blogging/discussion)工具,提供即時互動的新聞報導和現場活動,如會議和聽證會等。功能涵蓋時事評論,聲音和影片的文章及民意調查等類型的內容,所以即時討論都可以記錄留存下來,等待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後來讀者,如<多倫多地鐵槍擊案>在報導的同時,就可以讓該報讀者同時就這則新聞主題線上討論,事後將當時的討論嵌入這則新聞底下。
6.可合作的外包新聞服務
英國新創公司Yoosk把自己定位為"互動式新聞雜誌”,他們將新聞來源由全民供給,允許其用戶針對政客和社會名流提出尖銳的問題,創建者希望現有的新聞媒體或新聞網站,能夠提供他們出版雜誌的部份內容。
這是一種參與式消費(Pre-comsume)的概念。也就是在製成紙本之前,讓讀者參與了採訪和編輯的過程,是典型的Web2.0的概念。
7.客製化發行
總部位於丹佛(Denver) MediaNews Group的報紙 ,主要發行丹佛郵報和奧克蘭論壇,已經宣布計劃試驗一種自定義消息傳遞服務,稱為'我新聞('I-News)或'個人化新聞(Individuated News)”換句話說,不必買整份報紙,買您要看的部份也可以。
單曲發行現在台灣的唱片業界也已經被接受,那麼報章雜誌可不可以接受讀者單就偏好的主題購買其中的部份單元?這對報界來說,當然是很大的挑戰。
8. 品牌社群
聖路易斯郵報(St. Louis Post-Dispatch)的老品牌網MySTLtoday ,推薦如使用者的創建的群組,使用者張貼的內容,和一些特別興趣的單元,如路易斯的緍紗攝影等,每周會發行傳統紙本周刊,這個機制,強化了這家老品牌報紙和讀者之間的互動,並幫助廣告客戶確認他們要廣告的標的。
9. 開放API予的第三方應用程式開發商:
紐約時報是最先發展這個機制的,開放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APIs),讓第三方軟體開發商可以和他們合作, Times Developer Network容許第三方所開發的軟體,運用紐約時報的內容,成為他們的軟體程式內容的一部份。廣告商可以看見他們的廣告被置入最終每個使用者後的廣告新契機。
英國的衛報公司(The Guardian)也宣布了一個叫Open Platform的計劃。相對於將內容當成一種可以賣錢東西,衛報大膽的開放內容,第一位和他們合作的是英國Cass Sculpture Foundation。
10 .破斧沈舟吧!(Buring the boat that brought you)
上述的九種方法,老實說,許多報雜誌的經營者不會同意,但運用網路交遊網以到達較小的、虛擬的社群,是未來的方向。最近西雅圖郵訊報(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就宣佈成為完全在線版,報紙可以運用的就是他們過去的內容和品牌,如果報社最終走上完全數位化,記者、印刷工作和送報生都會失業,但報社可以變得更小,更容易在擴大競爭的世界裡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