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進入觀看幻燈片,進入後,按住圖面,出現i,可以控制播放速度和閱讀圖文解說(圖片依菜單順序展示):
地點是日本大阪的「梅の花」餐廳,這是一家料理非常精緻的日本料理餐廳,精通日本生活的友人說,這叫做「會席料理」。
「會席料理」和「懷石料理」的日語發音相同,但後者是一種簡樸料理的意思,而會席料理則非常的豐盛,我吃的那一整套,足足有十五道菜,每一道都細緻的叫人不忍吃它,非得要先拍照留念不可。
可是懷石料理不都也很花悄?也都非常澎湃?友人說,懷石料理和什麼和尚啦、禪啦,沒什麼關係,是鄉下招待客人,日本天候冷,以熱石先溫來客的腹部,作為暖身。
所以「懷石料理」是「會席料理」的誤解,有些日本人也不懂這個典故,誤把發音相同的兩者,混在一起,台灣人愛吃的懷石料理,其實應該喚作會席料理。
日語,哇達希嘛大學沒學好,霧煞煞です,朋友說了算,人家日本住了幾十年了。
我更喜歡聽他說日本用膳禮儀。比如說,日人用筷,筷子一定橫著擺,與胸平行,動筷子時,左手取筷,放到右手,用畢,又由右手交到左手,擺回原處,這是一種教養。
大中國主義者,常嘰笑日本人「有禮無體」,但做到這「禮」字,和人相處彬彬有禮,許多中國人和台灣人就做不到,只出一張嘴,台灣人還好,知道求進步,中國人嘛,進餐廳用餐,吆喝之聲,震耳欲聾,倨傲不已,我去中國,心想人家的貴寶地,輕聲細語,朋友說,你那麼客氣,店小二不會理你的啦,啊?原來中國人有被虐待狂?
我最感興趣的是,十五道菜,十五組碗盤都經精挑細選,不像中餐,巨盤大碗,公筷母匙,眾人公家伸箸夾來配,便算了事,所以這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規模問題:
日本有許多著名的陶燒,如「有田燒」、「清水燒」、「伊萬燒」、「美濃燒」等等,流派甚多,如果不是會席料理上必須使用大量的餐具,從生活用餐裡實際創造出市場的需求量來,我就不知道那些什麼碗榚燒的流派能否撐得下去?
有一回,去老友陳文輝的「華陶窯」,他的窯燒做得非常好,但銷路卻不怎麼樣,是行銷做得不好?日本人用生活來撐起陶藝家的市場,台灣沒有,中國更是甭談,支持文化創意,日本人在生活裡實踐,咱們在官員的嘴巴,官字兩個口裡,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