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進入觀看幻燈片,進入後,出現i,可以控制速度和閱讀圖文解說:
貼上玉山Google地圖,讓中國人嚇一跳!
前言:
介紹番婆樓的文章不是我寫的,我把中國廈門當地人襲潔的文章引用了過來,畢竟我又不是廈門人,寫起來隔空搔不到癢處。
中國廈門的鼓浪嶼,從我們這些深受國民黨教育,從小就被教傻的人來說,充滿了中國可歌可泣的被殖民史,再加上閩南人往南洋拓殖的傳奇,平心而論,頗值得一去再去。現在兩岸通航了,七百萬人寄望馬英九引中國來救台灣,在我看來,正是台灣災難的開始,金門固然失去了中繼的地位,而像我這種熱愛建築的人,大抵可以周休二日就直飛到廈門鼓浪嶼來看看,我真不知台灣以後周休二日,還有遊客嗎?毛澤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真是天下間最無可奈何的事。
本文開始:
番婆樓是福建晉江籍菲律賓華僑許經權建造的,落成於1927年。該樓色彩鮮麗,造型別致,某些洛可可的特點與中國的傳統工藝結合得非常和諧巧妙,這在鼓浪嶼別墅群裏是不多見的。它至今仍風姿綽約,風采不減當年,因而被電影導演們屢屢選中,曾在這裏拍攝《廖仲凱》、《春天裏的秋天》、《土樓人家》等多部電影。
為什麼叫「番婆樓」呢?原來當年許經權赴菲律賓經商致富後,將其母親接到菲律賓孝敬供養,要讓母親過好日子。可是,許母過慣了閩南生活,不習慣菲律賓的水土,又失去了操著閩南話的鄉親,住不上幾個月就鬧著要回晉江老家。許經權頗感左右為難,不把母親送回來吧,母親整天吵著要回家;把母親送回老家吧,又不足以表達對母親的孝敬。於是,他想到鼓浪嶼,與別的華僑一樣到鼓浪嶼購地建房,供養母親,以盡人子之孝。
他先買下一幢舊別墅,將母親安頓下來,接著在其東側建一座大別墅,其規模要求超過廈門的「天一樓」,並在其後建了一座附樓,供傭人們居住。又在別墅前院建一座戲臺,經常請來戲班子,為其母演唱,許母則坐在別墅裏任意點戲,消遙自在,好不痛快,真正過上了好日子。如今,戲臺、樂池均在,似乎還能看到當年許母在寬廊裏聽戲,前呼後擁的熱鬧場景。
許母的其他兒女看到許經權如此孝敬老母親,也急急地跟著學,爭相給母親買來新衣,添置首飾。許母平時出門穿著兒女們送來的各款新衣,戴著兒女們孝敬的金銀首飾,一身珠光寶氣,儼然是一個南洋富婆。街坊鄰居稱其為「番婆」,她住的這幢別墅自然就叫成「番婆樓」了。番婆樓有一個大門樓,兩扇大鐵門上有正反兩個「福」字,寓意進門見福,出門也見福,進出雙福,此乃「福文化」
的新內容!
如今的番婆樓,地下隔潮屋裏住滿了拉板車的外鄉人,樓上則租給到廈門淘金的白領族。其中還有慕名而來的、到鼓浪嶼體驗生活的作家、藝術家,他們白天採訪,晚上在寧靜的環境中自由創作。房子住了人,得到了有效的保護。所以,番婆樓依舊保留了原來的風采。
龔潔著,《到鼓浪嶼看老別墅》,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3,一版三刷,p83。
魚夫造訪時間:2006年2月28日,其實去了兩回。
重点历史风貌建筑:番婆楼
编号:E2-11
安海路36号
建于1927年
延伸閱讀:
中國廈門鼓浪嶼天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