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阿扁時代給我看的壓箱寶,拿出來獻/台灣台北賓館

按圖看所有照片

2008年,大約在阿扁執政末期,邀請了藝文界的朋友到台北賓館聚會,宴會名稱為「2008新春文薈」,對象是國之文藝碩彥,我忝在受邀之列,本來,阿扁邀約,我多數婉拒,總統召見,少不得要被徵詢國事,很麻煩,被問到了不會答怎麼辦?

不過是被邀請到「台北賓館」,這我就大大的有興趣了,「台北賓館」的建築師是森山松之助,他同時也是總督府和台南州廳(今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建造者,1911年完成後,一般巿井小民均無緣進入參觀,2006年在阿扁執政時期重新整修峻工,空間解嚴,一般人民才得以入內瞻仰風采。

按照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府網站的官方說法:

走過百年歲月的台北賓館,一直是台灣政治的核心。她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官邸」;台灣光復之後,曾作為省主席官邸;1950年,改稱台北賓館,是舉行國宴、招待外賓、黨政會議及文化活動的國家重要場所。1998年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

台北賓館起造於1899年,由日本建築師福田東吾、宮尾麟設計;1911年改建工程經森山松之助設計,成為現今的樣貌;2002年封館進行台灣光復後最大幅度的整修,至2006年5月竣工;隨著台灣民主化的進程, 2006年7月4日台北賓館已首次對一般民眾開放,空間解嚴的思維讓國人可以一窺台北賓館百年的神秘面貌。

台北賓館的基地東西向長,成矩形狀,建築主體坐北朝南,為磚及石材、鋼筋混泥土構造之兩層樓建築物。受到日本於明治維新後引進的西方歷史樣式建築影響,台北賓館有馬薩式斜頂、希臘山牆、羅馬柱式和華麗的巴洛克風格雕飾。四面留設寬廣的陽台,與東南亞的歐美殖民城市的官方建築相似。三樓東南隅有涼台,節慶時可觀賞遊行隊伍、眺望街景。

當然,2013年我回顧當時拍攝回來的照片,政黨輪替,這「台北賓館」是否依舊開放參觀,我不在意了,曾經去過,就把照片拿出來獻寶了:

優雅的馬薩式屋頂

牛眼窗
涼台,台北賓館三樓東南隅,可以透氣、遠眺街景和觀賞遊行隊伍
南向正面,上面的山牆仍保留日本總督府的徽章
屋頂係由石板瓦和銅板瓦構成,前者為日本宮城縣所產,後者以銅之延展性使得屋頂形狀不受變化
老虎窗,通風採光兼具裝飾效果
來賓走道
陽台柱式與灰泥裝飾,作工精細,歎為觀止
背立面
背立面的走廊,還蒐藏了閩南式建築裡的小石獅
穿堂,金璧輝𤾗
迎賓空間,按歷史記載修復
通往二樓的樓梯間設計之一
以花朶為主題的垂吊水晶燈
穿堂氣派
後立面
一樓廊道舖陳的是維多利亞鑲嵌磁磚


日式池泉回遊式庭園,前面是雪見燈籠
橋墩的抱鼓石是清末台北城天后宮的遺物
今天來的都是藝文界的重要人士
這個場景彷彿回到了日治時期






<幻燈片>

:台北賓館介紹(要看要快,恐怕會存在不了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