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黑川紀章(Kiso KUROKAWA)法國巴黎Pacific Tower

前言:天哪,貼出這篇文章時,我並不知道黑川紀章已於十三日辭世,建築界的巨星隕落,冥冥中,似乎貼出本文是個紀念的開始,這幾天,我會陸續貼出他的作品,和大家分享這位建築大師的作品....

本建築地下兩層,地面二十五層,一至五層的空間作為日本服務和空間的現代辦空室;六至二十層的辦公室出租;第二十五層為日本傳統和文化中心。

IMG_5211.JPG


走過弧形的太鼓橋到Valmy區,回頭望向黑川紀章的Pacific Tower作品,大部份的攝影家都是從這個角度拍。
本建築呈半月型,圓弧面面對快速道路,以減低噪音,並以提供行人通行的日本「太鼓橋」(孤形橋)橫跨快速道路,銜接對面的建築體,以水泥牆為材料,隱喻歐洲傳統白色牆面,是歐洲笛卡兒式的傳統;面對廣場面為平切面的玻璃帷幕,入口處開啟一巨大的四方空間,宛似另一座凱旋門,但在於表現傳統日本的紙窗拉門,黑川紀章試圖表達東西方的共生概念,市民生活環境和建築。

IMG_5192.JPG
 半月型建築的平切面,面對La D'efense 的廣場。
 
本建築植基於下列概念:
 1.市民大門(Urban Gate ):

 Pacific Tower的拱橋和大門,成為連接Valmy 區到 La D'efense 區的市民徒步區,因為黑川紀章是附近Grand Arche新凱門的當初競圖的評審,因此特別注意到兩棟建築之間的和諧對應關係。

IMG_5205.JPG
 橫跨在快速道路上的太鼓橋,成為連結兩區的重要建築,只有大氣魄的業主和建築師想得出來。

IMG_5201.JPG
 太鼓橋。

2.市民屋頂(Urban Roof )
 Pacific Tower 提供La D'efense區居民舉辦各種事件、休閒和放鬆的空間,在大開口屋頂下的空間不僅供一般人徒步行走,也可以成為戶外多用途的舞台。

IMG_5191.JPG
 開口下的廣場,讓出來成為市民空間。

3.日本與歐洲文化的共生
玻璃維幕是日本傳統建築中紙、木構成的拉門(Shoji),而曲面的水泥牆則代表西方預鑄石牆,在屋頂上則有日式花園,而「太鼓橋」(Taiko Bashi)非只是一般陸橋,也有象徵東西方相連結的意義在。

IMG_5189.JPG
連結兩區的太鼓橋。

4.傳統與未來的共生
Pacific Tower是一座智慧型建築,高科技運用在建築中,代表傳統與未來的共生。

IMG_5207.JPG
橋下的快速道路。

IMG_5204.JPG
走在橋上看到的景色,我正在研究那是哪位大師的作品。

魚夫參訪時間:2005年8月4日
設計/建造: 1988-1992
建築面積:3,053.15m²
總樓板面積: 56,000m²
建築材料:鋼和強化水泥
Website: http://www.kisho.co.jp/index-i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