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高鐵來了,這小城要靠文化來拼經濟──虎尾合同廳舍

虎尾合同廳舍。魚夫繪。
本文原載《獨立評論@天下雜誌》20151031

高鐵在2015年的年底即將在虎尾開站,虎尾是個小鎮,所謂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母親娘家在鄰近的大埤鄉,所以小時常來玩耍,長大後,三不五時便下交道繞過來踩踏悠遊,前前後後不知拍攝了多少照片和影像。


虎尾迎接高鐵,沒有拆屋重建的大規模開發,在日治時期是郡級行政的所在,又有全台第一大糖廠,舊有「糖都」的美名,高鐵設站後,這小城準備以文化財迎賓,許多美侖美奐的歷史建築率皆獲得修復,至今仍留存:虎尾郡役所(1931,今雲林布袋戲館);合同廳舍(1940-41,現委由誠品與星巴克經營);郡守官阺(1923,現為雲林故事館);虎尾驛(1920改名);虎尾鐵橋(1907),此外諸如湧翠閣、水塔、唧筒室和已經消失的郵局等,我都迫不及待的想畫出來。

不僅如此,虎尾還有全台最優雅的「持法媽祖廟」以及設計非常新潮的蛋糕毛巾觀光工廠等等;若論美食,諸如當歸麵線、肉羮、古早味湯麵等等,這一切皆足以讓人留連忘返了。

虎尾合同廳舍修護後,現由誠品書店及星巴克經營。攝影/魚夫。

「合同廳舍」用今日的話語來說,就是合署辦公的意思,1932年總督府交通局技師鈴置良一在設計「基隆港合同廳舍」開始運用這種概念,1937年後日本政府為有效結合市政、警政和公眾集會之功能,1938年在台南興建了合同廳舍,1941年(昭和16年)2月25日4版的《台灣日日新報》出現虎尾合同廳舍正式啓用的記載。

因此合同廳舍內部規畫三大空間,整合「消防詰所並車庫」、「防衛團詰所」及「會議室」等功能,提供郡役所直轄派出所、消防組使用,二樓為公眾集會之公會堂;一樓左右及中央各有不同單位的獨立大門以便區隔出入動線;其外觀中央有一四層高之塔式閣樓,即「火見塔」,從前是虎尾最高的地標,消防單位在此觀測轄區失火位置與救災通報,靠近中山路一側,室內有一滑桿,可以迅速從溜下執行任務,至今留存,饒富趣味。

日本時代的台灣消防體系到了1921年(大正10年)漸趨成熟,頒發全島統一的消防勒令,成立常備消防手,在此之前的主力為義勇奉公的消火組或義務性的保甲壯丁團等,實難提昇救災的專業品質;常備人員的遴選起初由郡守或警察署長決定,漸步入正軌,經由體格檢查、口試、學科測驗通過後再行訓練才予以錄用,但絕大部份是「內地人」,「本島人」則少之又少。

初期義勇消防員身穿寬鬆的黑色「袢纏」(短外套)制服,背面印有赤底黑字的職稱,諸如「筒先」(握消防水管口者)、「纏」(纏持,持消防隊分組標誌者)、「梯子」、「壹」等字樣,從若干老照片來看,每年1月4日臺北消防組定期於今之新公園舉行「出初式」(演習),其中消防員下身著有印製上下三角形代表「台」字的緊身褲並足踩草鞋,雖是承繼江戶遺風,但安全堪憂。

1925年5月,為將常備消防手和義勇消防手區別開來,乃規定其冬季為黑色或深藏青色,夏天則為茶色西服,如此才能凸顯專業,一般義勇消防手則仍著絆纏,但隨時間衍變,顏色亦產生變化,如雲林北港改以藍色為主,兩袖有紅色邊條,後來草鞋也不穿了,改成二趾鞋以利火場穿梭。

消防設備當然也日新月異,一般在如今的博物館看到的手動腕用唧筒車逐漸被現代的消防車所取代,為此我這張畫裡保留古董唧筒車,又多了一部較為新式的消防車,想來1941年蓋好的合同廳舍,理當較為先進了吧?其實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裡,民間組成的義軍為阻止國民黨軍隊徹離虎尾機場移往竹山,曾有人主張利用消防泵浦噴灑汽油,進行火攻防範國民黨軍來襲,即此一端,即可想見當年已使用新型的消防車了。

虎尾在二二八事件裡發生了官民之間的激烈衝突,那時聯合來自斗六、北港、西螺的義民軍圍攻退守空軍機場的國民黨軍隊,合同廳舍二樓即為臨時指揮所,但3月8日國民黨軍隊優勢武力援軍到來,開始進行反攻,拘捕「暴民」遊街示眾,未經審判,即在圓環邊馬場(後來的東市場)及郡役所公然行刑,其間台中人西醫顧尚泰、漢醫李持芳、印刷廠技師王濟寧乘車南來參加遊行請願亦遭逮捕槍殺,曝屍多日後方才有人出面殮葬於今之埒內「三姓公廟」,為全台唯一憑弔二二八事件的廟宇。

每回來到虎尾造訪友人,總覺得這小鎮雖小,不僅五臟俱全,從昔日的建設看到台灣現代化的指標,而且還有著許多文化財等待發掘,所以高鐵來了,故事的高潮也正要開始呢!

用手機拍了影像來分享:


地址: 雲林縣林森路一段491號(布袋戲館斜對面台西客運總站旁)
電話:05 700 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