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食安,靠神明?

漫畫:魚夫
本文原載《獨立評論@天下》

有一位中國來台南的富商,堅持住要體驗民宿、食要吃小吃,我陪他逛了一圈後,結論是台灣的店家表面沒有中國的華麗,但內容卻很實在,不像「我們大陸」,外表光鮮亮麗,進去裡面吃的是什麼,心裡沒個準兒。

這是兩岸達成的初步共識,但如今台灣食安問題四起,我也不敢太篤定台灣食品就比對岸的好。

至於台南有無黑心食品?未經深入調查,不得而知;中央政府公信力也蕩然無存,連GMP認證也不足採信,衛福部有無再隱藏什麼事實?反正官員絕不負責下台。所以我的觀察是紅櫃桌上,左有神明,右有祖先,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大慨是唯一檢驗的標準了。

牛肉攤子的店名是跟王爺三跪九叩求來的,牆上高掛「桌頭」解讀神諭來的詩句對聯,老闆雖不明講,但我了解了來龍去脈後,算是先吃了顆定心丸,舉頭三尺有神明,沒良心恐遭天譴。然而因為牛肉湯就是湯頭調製和溫體現殺的牛肉來源,烹調簡單,也就無須太擔心瘦肉精等問題了。

賣肉粽的就在調理台上高掛父母遺照,偶而抬頭一望,趕忙又低頭專心包起肉粽來,百年古法一成不變,食材堅持本地出產的生鮮材料。依我看,除非被供應商刻意欺瞞,否則應該不太敢違反祖訓當個不孝子。

但也有開始進口中國花生,從事大量生產以應付宅配需求者。府城不是人口超集密集的大都會,一傳十、十傳百,街頭巷尾全知曉了,口味變了,至少我從此就敬而遠之了。

過年期間,虱目魚粥閉店員工旅行去也,怎麼不趁年節放假海撈一筆?老闆說,過年誰來牽罟捕魚?我們不賣冷凍的,這是從上世紀在廟口開賣以來的原則,就算電冰箱發明也不為所動。

有家在廟旁賣意麵的獨缺米粉,我問為什麼?他乾脆明講,因為不能把握米粉來源是不是玉米做的?有無黄麴毒素,而且擺攤賣麵是賺呷,又不是為了賺大錢,神明在看,乾脆不賣。

大抵老字號小吃,用餐環境沒有人家大都巿的百萬裝潢那種氣派,甚至沒有脫離路邊攤的規模,是因為薄利多銷,賺得不多,無力改善嗎?我問來問去,居然得到一種「風水」說,怕攤頭改了方位會影響生意,這近似無稽之談,不過我自忖這店家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之說的。

許多世代相傳下來的美食到了新的一代,有些學到了美式速食的經營法則,那些繁雜的手路就乾脆省略了,不但走味,而且還學會了無上限的廣告行銷手法,吃吃吃,快來吃我家的大餐哦!

大部份美式「走資派」食物的製造方式均有所謂SOP標準程序,幾台機器,那裡要炸幾分鐘,這裡要燙多久,全是電腦控制,老闆不怕你廚師拿翹,不做就走人,總經理隨時可以循電腦教學,照本宣科,洗手做羮湯。

我去中國山東農村參觀,對農村盡是超高建築摩天大廈百思不得其解,後來聽聞山東供應全中國四分之一的蔬菜需求量,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要把可耕地讓出來,人往高處住,我不禁懷疑十三億人的四分之一要吃山東菜,那麼基因改造,加速成長的「科學手段」也一定用上了。

有位朋友從上海回來,拿張照片展示他所知的食物化學組合箱,說明不管你要什麼口味,只消從這個箱子掏出調味劑,三、兩下就調製出來了,簡單說,咖啡絕不是咖啡豆研磨出來的,要不要來杯極品藍山?

網路裡有則影片流傳甚廣,片名:「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揭穿美國消費體制的真相,財團和政府合作,宣揚消費再消費。事實在台灣亦復如是,三餐溫飽是不對的,牛排要吃那種比臉大的,漢堡要啃個七、八層,最後再來狂飲超大杯瘦身減肥油切茶;影片裡說:政客叫你投票給他才會幸福,事實上他們是服務於財團,在他們的聯合操弄下,新的消費神話誕生了!

台灣的迎神賽會很多,中國是無神論,現在要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是全民往錢看,極度的資本主義化,人人相信的是經營之神,所謂的「大善人」陳光標連空氣也能罐裝生產出來當飲料賣,而且兩岸現在交流越來越頻繁,阿彌陀佛哦,還是聽祖先的話,信王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