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讓城市來敍說她自己的故事--重繪台南警察署

原臺南警察署是褐色外牆,魚夫畫回來了

年前搬到台南居住之初,踩著鐵馬經過「國立台灣文學館」旁南門路上的台南市警察局,整棟建物紅得太過艷麗,和繞邊白飾帶搭配起來極不協調,本以為是戰後才蓋的,孰料是於昭和六年(1931年)12月22日落成,是乃日治時期的建築無誤。



台南警察署由來自日本石川縣的梅澤捨次郎所設計監造,1930年2月3日他擔任臺南州地方技師,且1931到1933年之間兼任臺灣建築會臺南州支部長,現在來台南觀光,大家所熟知的「林百貨」及附近(中正路,當時稱為末廣町)的連續性住商統一建築風格都是出自於他的總體規畫,牆面大量使用十三溝面磚(Scratch煉瓦),這種磁磚呈黄褐色(有些是帶點黄綠)其實是美國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於1923年建造東京帝國飯店時所廣泛採用的外牆材料,製作過程是在磁磚胚體半乾未乾的狀態下,以一排梳子狀的細竹棒或釘子,平均用力刮過表面,使留下紋路,這運用在建築外表可以產生陰影,天氣越是晦暗,反而愈形立體,且呈素雅溫馨的視覺效果,類似此類的磚牆建築,在台灣不是只有台南才看得到,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台灣大學校門及校園之內、台中合作金庫等等,到處可見,那是當年萊特帶來亞洲的一種流行顏色,我每回到林百貨去逛逛「坐流籠」(搭電梯),偶遇導覽者解說,都指這種溝面磚的外牆色澤以其接近土色,因此是一種防空用的國防磚,一旦發生敵軍來襲,就可以產生偽裝的效果云云。

1945年的三月一日,盟軍(中、美、英、俄,主要是美軍)來襲,「林百貨」哪裡躱得過浩劫?「五層樓」遭到重創,整條街屋也斷垣殘壁,損失慘重,國防效果何在?總之外牆採溝面磚的設計,主要是為了美觀而已,1932年完工的林百貨,走過了大正浪漫(大正ロマン)時期全面歐化,且經濟起飛,內地(日本)、本島(台灣)皆欣欣向榮,GDP全球名列前矛,哪裡預想到未來的草木皆兵呢?

臺南警察署後來變成臺南市警察局,被塗成大紅色

台南警察署(今之台南市警察局)的建築評述,成功大學建築系傅朝卿教授說:

在造型上,台南市警察局可算是藝術裝飾(Art Deco) 式樣,中央主體最高,有一突出於二樓平頂之山牆,山牆上有簷口線收邊,但線下則有層層退縮之階狀物,中央為勳章飾,其下尚有由小圓交叠而成之飾帶及一塊由七個八角形「龜甲」紋飾組成之横飾。其他部份亦還有線角處理,但大多為垂直線或水平線之現代式紋樣組合。

這也就是傅教授 所謂的拆衷主義,乍看之下基本上是無華麗裝飾強調功能之現代建築,但細部仍存在著不少歷史式樣建築的元素,只是這些元素並不構成式樣之主導特徵,也可稱之為「過渡式樣」,這段時期,台灣建築可說是走在國際潮流的尖端,並準備迎接現代主義的到來。

隨著一些老照片出土以及日治時期的古蹟陸續修復,我這才掀開警察署的原貎,其正面遠望令人聯想到一頂警帽,褐色外牆素樸中顯露出莊嚴,只是國府來台後,兩側還居然還頂樓加蓋,破壞了原有的比例層次,雖然當時並無取締違建的相關法令,但風行草偃,一般人民也會有樣學樣的;1970年代因為中央通令警察機關統一識別,整棟被漆成大紅色,除在原有的溝面磚上塗抹外,磚塊之間的水泥隙縫也被漆成白色,油漆阻絕了空氣,使得雕花容易積水脫落,且沒有磚塊的地方,就再加以發揮,畫成磚塊的形狀來,如此糟踏歷史建築,只能歎天才用錯地方了。

現在因為台南市警局已經遷出,原址要修復成為市立美術館,所以開始清洗表面,這才露出原來的色澤來。城市會用建築來告訴人們她的歷史和風華,有人問我為何選擇居住台南?有個原因:這城市的老建築處處在與我對話,似乎要我把她原來的樣子畫回來,讓她敍說自己的故事。

支持魚夫創作,就是購買魚夫的新書《臺北城・城市篇》,請按書封去看看:
用手機拍了影像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