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賣碗粿、米糕,經常配備雞標辣椒、蒜汁和粿過 |
台灣的碗粿大抵分黑、白兩道,黑碗粿就是加入肉燥、蝦仁、精肉等,更講究者還有蛋黄,呈暗褐色;白碗粿則純以陳年在來米挨(e)成米漿來炊粿,色白而口感純靠米粒的優劣決勝負。
我在台南吃慣了黑碗粿,對白碗粿有些偏見,來到嘉義才嚐到真正好吃、彈牙的白碗粿。
嘉義人做碗粿也有黑白兩種,黑者為黑糖碗粿,而賣白碗粿者通常也備有筒仔米糕。碗粿裡又羼有油蔥、肥、精(瘦肉),食前要先跟老闆講清楚要肥或精或「半精白」(唸成 puànn-tsiann-pėh,半瘦半肥的意思),嗜辣者,可舀點蒜汁或像在地人一樣淋上些許「雞標」辣椒醬。
切開碗粿的用具很傳統,竹製的「粿過」還在用,食米糕也用古早的竹籤,我愛去的那家無看板「碗粿南」還在店頭擺出一座木造的「籠床」(lâng-sñg),真是古意盎然。
碗粿南的攤頭有座木造籠床,古意盎然。 |
糯米食物少不了要配湯品以利消化,最常見的是健胃整脾的四神湯(應作「四臣湯」,為漢藥方),嘉義人則將旗魚炸成酥來煮湯,倒也算是一種地方飲食特色了。
台灣有句俗諺:「阿婆炊碗粿,倒塌(thap,凹)」,引伸為倒貼的意思,其實原意是說碗粿炊得好,中間會塌陷下去,用料實在才能如此,挖到底部會因米黏而留殘渣,若是完全不沾碗,那使用的食材就有點可疑了。
嘉義好吃的碗粿、米糕店當然很多,我要介紹的是無看板的「碗粿南」,其實這是家超過一甲子的老店了,立不立招牌自然也無所謂了。
用手機拍攝影片來分享:
碗粿南地址:
嘉義市東區民權路2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