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你也可以開張網路電視台--Web2.0多媒體整合行銷講義第一堂課
前言:這是魚夫在大學裡所講述的一堂課,經過了年餘的教學相長,逐步整理出章節,內容仍有許多地方有待改善。台灣對於Web2.0網路世代,實際上多數只停留在概念和呼口號的階段,真正實際去運用者不多,許多朋友經常在我的Blog留言,討論關於Web2.0的話題,我如今把講義整理出來,希望更多人能夠在網路第二代的世紀裡,參與時代的潮流;本文亦歡迎理性討論,但所有有價值的回應,亦將納入將來出書的計畫中,不再支付任何稿費,欲留言者,請注意這項規定。
第一堂課 遠端和近端的戰爭
在網路第二代(Web2.0)的時代裡,網路正進行兩場激烈的戰爭,一是遠端(remote end)和近端(client end)的戰爭,另一則為Google和Yahoo之間,「媒體科技」和「科技媒體」的路線鬥爭。
遠端和近端的戰爭,在台灣,從台灣電腦公司華碩於2007年大膽推出EeePC電腦,似乎就算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
華碩推出的這一款台幣萬元有找,重量僅九百公克,功能涵蓋上網、視訊、文書處理等功能的EeePC,一出廠,就搶購一空,這件事被施振榮先生得知了,於是趁著參加APEC的機會,就台灣的這項能力和與會國家論及縮小全球落後國家的數位差距。
縮小數位落差,讓落後偏遠國家的小孩都有一部電腦,在Web2.0時代,已經不是夢了。聯合國正積極推動一項計畫,名為OLPC (One Laptop per Child),這是要讓全世界每位兒童都能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筆記型電腦,卻也因此意外造就世界各國電腦廠商積極發展物美價廉的百元(美金)電腦。
OLPC這項計畫一定得在Web2.0的環境下才能達成。因為許多運算與儲存的工作都可以在網路的遠距裡完成,不勞客戶端的電腦來操刀,所以就算EeePC的記億體與硬碟的容量都很小,仍然可以讓使用者得心運手。比如文字可以儲存在 Google文件、圖片可以儲存在Flickr、Mp3可以放在Twango、影片可以放在Youtube、Blip、Veoh等影音網站,然後透過網路串流的傳輸方式來觀賞。
遠距端和客戶端的戰爭,前者是將資料訊息存放在網路裡,而不必攜帶個人電腦,只消上網,便能從網路硬碟完成所有個人的資料運用,這兩者的競爭,最典型的就是Google與微軟(Microsoft)的戰爭,這個態勢,無庸置疑,遠距端佔了上風,Google股價節節翻昇,而微軟不只微軟且已疲軟無力。
網路環境的日臻成熟,更是決定了這場戰爭的消長。所謂「光纖到府」(Fiber to the home)的口號,現已成為許多房產公司售屋的宣傳重點,以最快最好的上網環境成為銷售的訴求,事實上,這正是學界研究「普適運算」的一環,中文維基將「普適運算」稱之為「普適計算」,又稱普存計算、普及計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這一概念強調和環境融為一體的運算,而電腦本身則從人們的視線裡消失。在普適計算的模式下,人們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進行信息的獲取與處理。
普適運算是一個涉及研究範圍很廣的課題,包括分散式計算、移動計算、人機互動、人工智慧、嵌入式系統、感知網路以及信息融合等等多方面技術的融合。因此「光纖到府」只是舖陳未來世界「普適運算」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從無線上網環境來看,目前以3G和Wimax最為成熟。
第三代流動通訊技術(英文:3rd-generation,3G)目前在台灣許多地區均已能接通,現代人幾乎都得上網查資料,比如我寫這篇文章時,是在車行高速公路一百一十公里的速度下進行的,我使用的中華電信的3.5G行動上網方案,這個好處是,不必定點,免除登入當地網路環境帳號密碼,不用經過人家的防火牆,通訊工具一插,就連上了網,一般寫文章,一邊查資料,順便打網路電話,方便得不得了。
所以在這有線、無線日益成熟的網路環境裡,普世運算總算可大力往前邁進,不過Web2.0世代的來臨,並不只是那些頻寬環境的改善而己,互動式網頁應用的網頁開發技術AJAX的出現,使得網際網路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AJAX全稱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非同步JavaScript和XML)。傳統的Web應用允許用戶端填寫表單(form),當提交表單時就向Web伺服器發送一個請求。伺服器接收並處理傳來的表單,然後送回一個新的網頁,但這個做法浪費了許多頻寬,因為在前後兩個頁面中的大部分HTML代碼往往是相同的。由於每次應用的交互都需要向伺服器發送請求,應用的響應時間就依賴於伺服器的響應(回應)時間。這導致了用戶界面的響應(回應)比本地應用慢得多。
與此不同,AJAX應用可以僅向伺服器發送並取回必需的數據,它使用SOAP或其它一些基於XML的頁面服務介面(介面),並在客戶端採用 JavaScript處理來自伺服器的響應(回應)。因為在伺服器(伺服器)和瀏覽器之間交換的數據大量減少(大約只有原來的5%),結果我們就能看到響應(伺服器回應)更快的應用(結果)。同時很多的處理工作可以在發出請求的客戶端機器上完成,所以Web伺服器(伺服器)的處理時間也減少了。
該技術在1998年前後得到了應用。允許客戶端腳本發送HTTP請求(XMLHTTP)的第一個組件由Outlook Web Access小組寫成。該組件原屬於微軟Exchange Server,並且迅速地成為了Internet Explorer 4.0的一部分。部分觀察家認為,Outlook Web Access是第一個應用了Ajax技術的成功的商業應用程序,並成為包括Oddpost的網路郵件產品在內的許多產品的領頭羊。但是,2005年初,許多事件使得Ajax被大眾所接受。Google在它著名的交互應用程序中使用了非同步通訊,如Google討論群組、Google地圖、Google搜索建議、Gmail等。Ajax這個詞由《Ajax: A New Approach to Web Applications》一文所創,該文的迅速流傳提高了人們使用該項技術的意識。另外,對Mozilla/Gecko的支持使得該技術走向成熟,變得更為易用(中文版維基百科)。
在本書的Web2.0網路多媒體教學的課程裡,第一堂課便是規定學生必須註冊Google所發展出來的Gmail,並從此運用Gmail作為主要通訊的地址。由Gmail所發展出來的許多個人客製化的網路工具,以及Google在維持科技中立的態度上成為本堂課的首選。
日本有位矽谷創業家望田梅夫在他的大作《網路巨變元年》提到全球兩大搜尋入口網站雅虎和Google在本質上有何不同?近年來,雅虎積極往媒體的概念發 展,所以它所呈現的精神是「科技的重要性在於正確理解後進行決斷,但本質則是媒體企業」,所以,舉例來說,雅虎在新聞編輯上,認為優秀人才的觀點是不可或 缺的,人力的介入,是附加價值的來源。
理論上任何上網的個人情資都是有可能被竊取、流傳的。如果發生像中國人民三十九歲的師濤二○○五年四月擔任湖南當代商報撰稿人時,遭中國當局以洩漏國家機密罪名判刑十年,這是因為雅虎配合中國要求,提供師濤從雅虎電子信箱發出郵件的紀錄,做為呈堂證供。後來在2007/11/6,雅虎執行長楊致遠與該公司執行副總裁兼法律總顧問卡拉漢,出席美國眾議院的聽證會上,針對雅虎洩密導致中國記者師濤被判重刑一事,當面向師濤母親高琴聲致歉。不過,楊致遠等人再次辯稱,雅虎在當地營運必須遵守中國法律,這樣的說法引來國會議員圍剿,痛批雅虎是「道德侏儒」。
該事件,據「無疆界記者組織」指出,至少四位網路異議人士因雅虎洩漏他們的資料而遭中國當局逮捕入獄。雅虎的競爭對手微軟和Google也被控為了躋身中國市場而協助北京箝制言論自由,但只有雅虎因為直接協助中國公安拘捕異議人士而遭控告。
在台灣也曾傳出台灣最大落部格網站「無名」屢遭駭客入侵,而個人秘密照片因此遭到竊取的傳聞,換句話說,個人情資在網路上的確是不安全的,不過像香港影星陳冠希淫穢照片外流事件,他並非故意上網流傳,而只是在電腦送修時,遭人從硬碟中取得,在數位的世界裡,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不過數位保密並非本書重點,讀者必須在個人資料上網時,做出一些Trade off,屬於個人重大機密,最好妥善管理。
然而,Web2.0的精神是築基於分享、分工和完全民主自由的基礎上的,因此一般言論違反著作權或善良風俗等,均是藉由網友之間的事後檢舉(flag),來相互監督,且在一般民主國家,個人穩私權是受到法律周延的保護,在中國這種專制獨裁的國家則不同,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談到中國影音部落格的崛起,但卻受到中國電子警察的監控,有些影音平台內部設有二十四小時,一周七天的監控系統,甚至以獎金點數鼓勵讀者檢舉 色情和反政府的影音內容。
我個人在從web2.0架構我的網路媒體時,極力避免和中國大陸網站及雅虎扯上關係,諷刺的是,我在「無名小站」開部落格,但不幸無名已被雅虎蒐購,這個併購行動,引起了許多使用者的恐慌,許多人有如出埃及(Exodus)轉而到為Google所併購 的Blogger去建立新的部落格。
為什麼會這樣?一般人對台灣雅虎奇摩併購無名小站,懷疑未來Google所提供的 Adsense廣告機制,將被雅虎截斷。Adsense是一種新的廣告機制,由點選次數,讓廣告主付費,部落格的版主因此也共享廣告費,這個機制最近才有 繁體中文,其實收入非常微薄,但仍有許多人看好這機制的未來。
其次,有些網友會擔心,雅虎是否讓無名拒絕Google的搜尋?有位網友這麼說:
我前不久在用 Google 搜尋一些東西的時候,感覺 SERP 有點怪怪的,不太平衡,但是沒仔細去想發生了什麼事,剛剛又搜尋了一點東西,還是怪怪的,今天比較有空就仔細感覺了一下,終於發現為什麼了:無名小站裡的網頁都不見了,正確地說,只有標題還在,內文都不見了。這什麼意思呢 ? 平常有在注意看搜尋結果的人應該都知道,現在不管是哪一家的搜尋引擎,搜尋結果的頁面呈現方式大概都是一頁分成 10 個 (或以上) 條目,每個條目包括了 標題、內文摘要、網址、其他 (頁庫存檔或相關網頁之類的),而我在 Google 查出來的結果裡,發現 內文摘要的部份不見了,只剩下 標題 和 網址,所以每一個條目的 厚度 看起來不太一樣,感覺不太平衡 XD (小隔間裡的人生 http://blog.ijliao.info/archives/2007/09/30/3318/)
最後有一種用政治立場來看雅虎的,則認為雅虎具有深藍的政治色彩。我不願猜想雅虎的政治立場,但我觀察,雅虎之所以被看待為深藍,這和他們對媒體的基本態度有關,「優秀人才的觀點是不可或缺的,人力的介 入,是附加價值的來源」,因此和台灣的許多媒體均有合作關係,在台灣媒體藍綠分明下,雅虎的選擇就「被迫」充斥著政治立場。
Google和雅虎的不同,望田梅夫認 為Google的目標是「一旦Google的技術人員(這個部份當然是用運用人力來執行。)換句話說,就是 Google基本上不認為從事這方面工作以外的人力是必要的)所研發的資訊發電廠啟動後,就自動排掉『人力的介入』」。由於這樣的世界觀尚完備,還必須稍 微忍耐「人力的介入」,不過基本上是會盡量迴避的。
2008年台灣的總統大選後,雅虎出現一則「與七百萬人共同關心...」的網頁廣告,引起政治立場不同者的網友們的躂伐!擬全面抵制雅虎,此事件經由本人向雅虎高層詢問,得雅虎奇摩公司回應如下:
Dear 魚夫先生:
您好, 首先代表Yahoo!奇摩感謝 您昨晚致電Elise(邱瀅憓資深總監), 表達兩件網友向貴媒體投訴有關選舉言論案例之關切 , 也讓我們瞭解這兩個事件對網友造成的影響與困擾, 經過內部查證後, 我們整理了以下之說明, 以協助您瞭解並釐清事實, 並請 您不另指教.
Yahoo!奇摩聲明稿
一、日昨網友在網誌中所發表並向貴媒體所投訴,被網友誤解為與這次總統大選的投票結果有關的「與700萬人共同關心」的廣告頁面,其實是Yahoo!奇摩於2006年引用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調查公司http://www.insightxplorer.com/index.html所調查公佈之“每天閱讀瀏覽Yahoo!奇摩新聞的非重複使用者人數” 數據,此為兩年前的資料數據與廣告頁面,與今年剛選完的2008年總統大選完全無關。Yahoo!奇摩特此澄清, 建請貴媒體能協助轉達, 請網友勿再以訛傳訛或作過度解讀。
二、Yahoo!奇摩為立場中立之民營企業所經營之網路服務,所有網路平台的管理皆依照網頁公告的管理規範執行,絕無任何政黨色彩或偏好。 貴媒體所接獲之網友投訴敝公司疑似偏頗某政黨而導致不當移除其發表文章之所謂「白色恐怖」案例,其原委係該網友在所發表文章中涉及用不雅文字(三字經)攻擊他人,此行為已違反本平台公告之管理規範,亦構成對他人之誹謗,為避免網友觸法,所以我們移除該等文章。Yahoo!奇摩身為社會公民的一份子,盡心提供貼近網友需求的服務,亦以關懷社會為己任,並將繼續維持中立的立場。
敬祝
編安
歐玫瑛
Kris Ou 歐玫瑛
director, public relations 公共關係部總監
Yahoo! Taiwan
雅虎和Google都使我想起電影「駭客任務」裡人類知識的母體(Matrix),這種母體,當然不能有「人力」介入,否則最後受害者必是全體人類,但我當然不是說雅虎要成為人類全知全能的上帝,只是基本上我認同Google的發展趨勢才是王道。
究竟使用雅虎或Google的各項網路工具何者較為正確?讀者可逕行判斷,但本堂課旨在運用Google強大的網路工具來建立個人的影音部落格。
在我的教學經驗裡,很奇怪的,Google在台灣的知名度並不高,Yahoo通常是被設定為搜尋瀏覽的首頁,大部份人也使用雅虎的信箱,其實Gmail最初推出時(2004年4月1日)提供1GB的儲存空間,比起當時其他受歡迎的Webmail服務如雅虎的Yahoo! Mail(4MB)和微軟的Hotmail(2MB)來說,儲存空間多出過百倍,也在免費電子信箱市場上引起震撼,其他業者紛紛仿效Gmail而開始提高郵件的儲存空間。
第二年(2005年4月1日),Gmail的容量加倍為2GB以上,並且開始隨著時間增加儲存空間,Google並宣佈將會「持續提供使用者更多的儲存空間」。在2007年10月12日,Google開始加速增加的儲存空間,目前Gmail有超過6GB的儲存空間,並且以大約每小時1.12MB的速度在增加,另外可以每年付費20美元來租用10GB的容量,或是付費500元取得400GB的空間,付費的空間可以和Picasa網路相簿一起共享。
因此申請一個Gmail信箱就成為本堂課的第一項功課,在申請信箱的程序上,Google顯得簡便許多,只需三個步驟:
1.您目前的電子郵件地址
2.選擇一個密碼(作者建議輸入原有電子郵件的密碼)
3.重新輸入密碼
申請Gmail信箱,最好是保留@以前的原來的電子郵件名稱,比如,假使我原來的雅虎郵件為yufu@yahoo.com.tw,那麼新的Gmail,就可以設定為yufu@gmail.com,然後Gmail小組會寄給你一封確認信,確認後,新信箱便可以開啟了。
其次,有些人對英文有恐懼症,如果Gmail給你的是英文介面,那麼只消到setting(設定)裡設成繁體中文就可以了。
一般人對自己原有的信箱總是不能割捨,最主要的是好友的連絡簿都在裡面,將原來的連絡人搬移到新的信箱裡,其實很簡單,只需到原來的信箱「檔案」裡,有個「匯入/匯出」選擇匯出網路信箱用的csv檔,將其匯出到桌面,然後再到Gmail新信箱裡去,將檔案匯進來,那麼所有的連絡人就全部進入你的Gmail信箱裡了。
有些人認為原有郵件地址行之已久,朋友大部份把信件寄到舊地址去,這點亦無庸擔心,Gmail有許多轉寄的功能,舊有信箱的信件仍可藉由轉寄等取得。
2007年Google在台灣推出了iGoogle的服務。該服務讓使用者按照個人的喜好方便地定製和整合不同來源的信息,使之成為客製化的門戶。這個服務的實現是主要借鑒了門戶(Portal)與門戶塊(Portlet)的構想,其中的所謂門戶塊,可先在右上角選取「新增小工具」,選取個人喜好的小Widget,再經由拖曳式組合排放(如圖一)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個,避免了多次訪問的麻煩;個性化的定製選擇,為用戶提供按需實現的「一站式」服務。
(圖一)
本堂課在講述使用Gmail做為進入建立個人Web2.0多媒體行銷的起手式,然而,在台灣多數人仍習慣於使用雅虎帳號,對於Google所提供的功能所知不多,其實Google在整合網路多媒體運用上,已趨完備,下一章,將進一步討論Google所整合的網路多媒體行銷功能。
標籤:
網路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