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南,桃花園牛肉麵 |
「沒呷牛肉功名不顯;呷了牛肉,地獄難免!」過去台灣人不愛吃牛肉,總念著牛一生辛苦耕田,到老還要給人殺了祭拜五臟廟,這豈非有損陰德?最可怕的是「牛知死,不知走(逃);豬知走,不知死」。朋友勸我不要吃牛肉,有礙功名,我卻總是在牛砧上打滾,我吃牛肉,但知死,不知逃,那樣嗜食牛肉,死後下地獄,大概要給閰羅王抓去拔舌頭。
其實即便貴如蔣經國﹑李登輝者,都不避諱吃牛肉,我們平常百姓家吃牛肉,且不論功名,然牛肉補精益氣,這可是實話,粵菜裡有一道「陳皮牛肉」,這陳皮(曬乾的橘子皮)澄香滲入肉肌裡,據說便有壯陽的神效,我朋友聽說了這道秘方,回家後便敬告老婆,不用再灑香水﹑穿什麼性感內衣啦!來,給老公炒一道「陳皮牛肉」,明天早上醒來包管妳唱山歌!
吃牛肉對早期的台灣人來說是比較稀奇的,可是對洋人來講,牛排幾乎是主食,連香腸灌的都是牛肉。
「牛有繚,人無料」牛隻用繚繩牽住,總有個法則循,但人的口味就變化莫千了,現在烹調牛排的花樣多得很,如「如絲癸」系列強調的是在高溫中迅速烤熟牛肉的表面,又放在以汽車的陶缸為材質的陶盤上保溫,一刀切下去,肉汁不會滲出血來,不過切牛排的刀法有分教:澳洲岩燒餐廳的牛排,服務生老是叮嚀你,記得下刀和要和肌理垂直,這才能保持所謂腓力牛排的風味,who knows?
說到牛排料理,傳聞出自台塑王永慶第三個老婆的奶油桂花手的牛小排也是我的最愛,一口牛小排,一口大蒜,其口感真是終生難忘。我有一回招待一位老饕朋友, 食後請教評論,友人曰:「咱查甫人要像王永慶,喝牛奶,可以把母牛牽回家,這母牛回家後還能做出上等牛小排來,人生至此,夫復何求?」
牛排要點幾分熟才能吃出牛肉的原味來?朋友告訴我有秘訣,反正牛吃的是草,吃草的病菌不多,五分熟以下,放心,不會吃出病來的,不過這點我的家庭醫生不同意,別管他,反正他就總是嘮叨得像我媽,只好學者「耳仔被牛踏凹」,有聽沒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