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畫質影片版
新竹之心──新竹東門圓環是在1999年的九月二十九日完工的。這個案子由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完成,其發起改造運動的幕後功臣是國立交通大學建築所的教授劉育東。
這是個成功的說服政府官僚系統、加強民眾與,在千辛萬苦中改造的案子,也是時任市長的蔡仁堅最重要的政績之一。
人們經常問我,為什麼台北市的建成圓環最後落到關閉的命運?我總是笑笑的答,那就是台北少數布爾喬亞階級的「傑作」。
「布爾喬亞」這個詞兒是《聯合報》少數帶有族群歧視的高層在紅杉軍作亂時,引以自豪的字眼,在嘲諷綠色陣營吃檳榔的支持者,並自以為高人一等。換句話說,像台北建成圓環或龍山寺前廣場的文化之死,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一群不食人間,又鄙視常民生活者所搞出來的海市蜃樓罷了。
新竹之心的改造過程,從威權的圓環意義:貼滿各式政治標,擺了一座蔣公銅像等等,成為現今人民活動廣場,這中間歷經了多少場次的公聽會,召集市民會議,以電腦動畫呈現遠景,在經費不足、設計不夠與競圖不易的三種條件下,終於克服萬難,成了新竹市的新地標,也啟動了其後一系列的古蹟再運用的工程,其完整過程,見諸於劉育東著,《數位建築與東方實驗》一書(天下出版)。
有一回朋友抱怨馬英九擔任市長任內,亳無建樹,我笑著回答:「他不做事最好,被他做的,都死了。」新竹之心的案子,是台灣哈佛大學第一位建築博士被新竹化、在地化了,這才是社區總體營造的真正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