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

隈研吾日本那須石頭博物館


IMG_6286
按圖看所有照片,或者往下滑看精選照片

最近建築界流行「弱建築」這個名詞,引《道德經》:「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大抵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後,日本逆天而為,技術本位主義的強建築紛紛倒塌,於是開始思索什麼才是真正能與自然調適的建築?

入口
我很喜歡這個概念,過去我經常到金門及中國福建一帶研究閩南式建築,對於古人以石砌為底、磚牆為身、大木為頂的做法,深覺極具智慧,而這種智慧是與自然長期相處而來的一種不與之爭,不逆其勢的建築思維。

用水池來軟化石頭堅硬的印象,大師就要有這種滴水穿石的設計思維
2006年我特地走了一回隈研 吾(Kengo Kuma)所建造位於日本枥木縣那須的石頭博物館,對於他嚐試以傳統日本石造穀倉來展現弱建築的意義,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用不同的石材來呈現石博物館材質之美
偶而我在研究閩南式建築時,總會留下一大堆疑問,比如用斗拱結構所構成的建築,真能分散強震的力量嗎?又有人做過諸如此類的量化分析嗎?後來中部霧峰林家花園證明耐不住九二一強震,可是這畢竟是依古法重建,不若日本在阪神地震後,以現代技術加強諸如柯比意的日本東京現代美術館;在台灣,九二一地震乃百年罕見,導循古法重建,反而力有未殆,或許也該有若干現代防震技術的加入。

入招財貓,您相信石頭公的威力了吧?
那須石頭博物館便展現了這種思維。隈研 吾運用了當地日本民居的石造穀倉結構,在內部則加上了以大木做為加強防震的支撐,這種不用當代精密機器的結構能否擋得住強震?我手邊沒有資料,不得而知,或許總得證明,這種「弱勝強,柔勝剛,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方法總是行得通罷?

這其實是當地倉儲工法,隈研吾極端的尊重
隈研吾得意之作是在2004-2005年於大阪所設計的「福岡空中廣場」,這是弱建築的代表作。這廣場使用的年限僅有十年,隈研 吾先生採用「乙烯基塑料帷幕」(vinyl curtain)做為外牆和內部隔間的中介材料。這些都是視覺上柔軟、輕薄,能否做為抗震防颱的外部材料?不免引發爭議,不過運用這些材料的空間透明性倒是值得肯定的。

在原有的石頭結構中,用木結構強化
石頭博物館的空間設計,以水流、公共藝術、爬牆植物等軟化石頭的堅硬,另一可觀點,是石頭博物館內的各種石雕藝術,軟化了我們對石頭這種堅硬物的刻板印像。

石頭博物館是要告訴我們,石頭沒那麼堅硬,也可以變幻許多造型

我這回千里迢迢而來,當然不只是看石頭博物館了,另一座有名的弱建築,走幾步路,就到了,那就是「那須歷史探訪館」了,不過有待下回分解。




隈研吾
1954年生。
1979 完成東京大學工程研究所建築系碩士課程
1985-86 哥倫比亞大學和亞洲文化委員會研究所訪問學者
1987 設立空間設計工作室
1990 設立隈研吾及其合夥人事務所(Kengo Kuma & Associates)
1998-99 慶應義塾大學環境資訊系教授
獲獎
2002 自然木造建築精神獎,芬蘭
2001 為頭石博物館設置的2001年國際石造建築獎,義大利
2000 日本建築學會東北憲章的設計大獎
2000 「互動內部空間」設計選集大獎
1999 波士頓建築師協會未建成建築優秀獎
1997 日本建築學會獎
1997 美國建築學會杜邦Benedictus獎第一名
1997 地域設計獎大獎
1995 日本商環境設計家協會1995年度設計獎大獎,文化/公共機構
1994 日本經濟產業省遴選的優秀建築設計

展覽
1999 2000年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
2000 奧爾良建築實驗室2000,法國
1997 虛擬建築——大學博物館,東京都文京區大學
1995 米蘭雙年展,義大利
1996 地域設計獎大獎
1995 個展——傳輸速率,東京都港區間畫廊
1995 威尼斯雙年展,義大利
1993 迷宮城市,東京都豐島區澀穀藝術博物館/兵庫縣尼崎市Tsukashin Hall
1992 個展——東京M2專欄,東京都世田谷區

參考網站:http://www.kkaa.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