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愛台灣的人與事,一定要畫出來讓大家知道──西螺大橋推手李應鏜先生宅

魚夫繪
1953年通車、横跨濁水溪的雲林西螺大橋,在當時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也是遠東第一大橋。1937年(昭和12年)發包,1941年完成32座2層樓高的基樁工程,旋即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將鋼材挪作他用而中途輟工。
戰後1946年4月2日,西螺鎮第一屆官派鎮長廖學昆盛情邀請李應鏜出任副鎮長。李應鏜(1909-1959)生於臺南州虎尾郡西螺街,父親李龍海,早年習醫,後棄醫從商,創「龍泉商號」,經營日治時期南臺灣少數有執照的酒廠,家業豐實;母親張吻,是晚清秀才張天福之女。李應鏜幼年多病,11歲才開始上小學。四年級時因不滿日籍老師侮辱臺籍同學,與老師嚴重衝突,憤而輟學。後來跳級就讀英國人創辦的臺灣第一所新制中學──長老教中學,即今天的台南長榮中學。因日本政府不承認長老教中學學籍,於是前往京都就讀同志社中學。後來進同志社大學法學部經濟科,1936年畢業。1933年1月6日,與彰化郡和美庄柑子井的陳勸女士結婚。陳勸畢業於彰化高女,知書達禮。因受留日及西方教育影響,李應鏜衣著考究,常手持英國製手杖,風度翩翩,有「英國紳士」的美名。
繼擔任副鎮長後,4月15日,李應鏜又就任臺南縣參議員。5月1日臺南縣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提出「濁水溪西螺人道橋架設問題」,建議政府辦理。12月5日於第三次大會中,再次向參議會陳情,懇請盡速續建大橋,並請轉呈臺灣省參議會建議、陳情、協助辦理,爾後陳情不斷,屢屢提出「繼續完成日人建築西螺溪州間濁水溪橋以利交通案」。
1948年李應鏜在眾人推舉下出任西螺鎮長,乃親自向「美國經濟合作總署台北中國分署」遞狀申請美援,終獲批准,於1952年5月復工,隔年1月28日西螺大橋正式通車,連絡中台灣交通,促進產業發產,實在功不可沒!
這是在李應鏜先生辭世的隔年,1960年發行的拾圓紙幣,印有西螺大橋。魚夫攝。
李宅落成於1935年,建築形式採當時流行的「近代折衷式樣」建築風格,兼具歷史美感與現代建築主張,沿懸挑短樑牛腿支撐的平行雨庇忽然轉折成哥德式鑽尖風情,門窗形式亦相互呼應;二樓欄杆以鑲有羅馬拼音LIONG CHOAN(龍泉)字型,紀念應鏜先生父親李龍海所開設的「龍泉商號」製酒廠。正面山牆上鐫有李應鏜先生引以為傲的母校──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校徽。雙併獨棟的門窗左右對稱,窗櫺排列成「榮光」,因為他是虔誠的長老教會基督徒,彰顯一切榮光歸於上帝。而門扉上的窗格亦刻意排列出一個「幸」字,凸顯屋主對幸福家庭的期許。
李妻陳勸女士生前常對李應鏜說:「你按呢會做死!」李卻坦然回答:「就是知道會死,所以要較緊做!」
用手機拍得影像分享:(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204-20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