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中國人酸台灣建設落後,好吧,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才是文明?


短短五十公里的機場捷運終於通車了,規劃到興建已超過20年,通車時程已跳票6次,還記得有位中國東南衛視節目有位演講者酸台灣,20年過去了,在這期間,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高速公路網及世界上最多的地鐵,所以說台灣好,根本就是腦殘。



台灣建設遲緩,有許多落後中國的地方,那也是事實,不過台灣最近又有兩項指標名列全球第一,《上報》報導:

「自由之家」針對2016年、世界共195個國家和14個地區的政治權利與公民自由度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指出,全球自由狀況連續第11年呈惡化趨勢,其中獨裁專制國家的侵略行為,以及發生在戰爭地區的人權暴行都是主要原因。

報告顯示,台灣在滿分為100的評比下、自由程度得到91分,「政治權利」與「公民自由」兩大項評比指標,都得到「最自由」的評價,台灣的自由程度是10年首次躍升至「最自由」。




另一項則是「健全醫療及合理物價 全球宜居國家台灣第一名」,根據民報的報導:

《BUSINESS INSIDER》委託網路調查公司,針對來自174個國家、1萬4300位生活在191個國家或地區的外籍人士,在休閒、個人幸福度、旅行與運輸、健康與福祉、安和與安保等面向進行調查,評選出前21個宜居國家。

據《BUSINESS INSIDER》指出,日本在交通基礎設施、島國和平及醫療質量獲得第三名,奧地利因有乾淨的水和清澈的空氣及交通基礎設施拿下第二名,而台灣,則是因醫療制度健全、可負擔的消費水平等位居榜首。

全球宜居國家前21名,依排名分別為:第1名台灣、第2名奧地利、第3名日本、第4名西班牙、第5名哥斯大黎加、第6名馬爾他、第7名捷克、第8名新加坡、第9名德國、第10名瑞士。



有對中國夫婦一起到台灣訪學,在台北生活了一個半月,二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參觀了東西兩岸的主要城市和景點,她後來寫了一篇文章《文明不是寫在書上的》中國學者來台45天:我在台灣公車上看到真正的幸福感》,節錄其中的部份內容:

這裡沒有喧囂,沒有爭搶;人們說話輕聲細語,那是一種感覺完全不費力氣的談話方式,友善,但是不像美國人那樣熱情到有些誇張,也不像英國人那樣有距離的禮貌,真正是恰恰好;兩個人的交談、一桌人的交談,總不致干擾到旁人。

公共場所沒人吞雲吐霧,吸煙的人聚集在底樓門洞處過煙癮;公共交通工具上,儘管由於連綿的陰雨,乘客們拎著濕漉漉的傘,卻不見人擁擠,沒聽過人爭吵;多擠的時候,常常,中年以下的人都不在「博愛座」落座,也常見中青年人自然而然地給幼者、長者讓座……「對不起、謝謝」聲隨時聽聞。

在台灣的一個半月,日子過得風輕雲淡,抒情寫意,沒有任何戲劇化的經歷,沒見過高談闊論,也沒有惡語相向;沒見過頤指氣使,也沒有低聲下氣。無論是學術會議,還是日常交談,人們都平和、文雅,各抒己見,自由表達。所有的交談都是平等的,流暢的,人際關係中看不到基於地位、財富、學識的等級差異。

天天造訪的中研院保安、人社科學研究中心門衛、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卑不亢的微笑致意令人如沐春風;餐館、咖啡館服務人員透著喜悅的朗聲歡迎令你感覺賓至如歸,點什麼、點多少,他們都高高興興地服務。

旅遊地、博物館、美術館幾乎都免費參觀,工作人員還熱情歡迎你、謝謝你光臨;特別喜歡270路公車司機以親切、體貼的聲音報站,提醒乘客站穩、扶牢,每一位乘客下車刷卡付費,他都說聲謝謝。工作者們對工作對象有恰當的尊重,自己也有足夠的尊嚴,我推想他們尊重、喜歡自己的工作。

猶記得那些偶遇的小感動。這天傍晚,台北風大雨急,在距離車站50米處,公車來了,我和亞仁開始奔跑,這時,車在我們身邊停下,我們意外而感動。

那天中午麗日當頭,在台南的長途公車站等候去安平的公車時,我坐在街邊一輛摩托車上休息,中年嫻雅的女車主來了,先道一聲對不起她要騎車走了,建議我坐旁邊的摩托車,還跟我聊了聊何來何往及天氣,最後話別翩然而去。

還有那位水果攤主,我們先買了他的蘋果、橙子,然後一種不知名的水果引起我的好奇,他說那是芭樂,送一個給我嘗嘗,給他錢卻不肯收取……如果說歐美公共場域中人們體現的秩序、謙讓、友善令我欣羨,那麼,台灣的類似情形則帶給我思想衝擊。

歐美究竟是異文化,作為發達的國家,那裡人際互動的文明我有心理準備,多少感覺理所當然;台灣人則跟我們分享共同的文化,所謂同文同種,怎麼他們的社會氛圍、人們的言談舉止,跟我們有這麼大的差別?

全文如下:



什麼是文明,我也不必多說了,聰明的您自然很容易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