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Credit |
中國歷經鄧小平的開放政策後,瘋狂建設,二十餘年後,終於出現了一位建築師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的普立茲特克獎」,獲得這項獎項,不在於建築技術,而在於對建築思維的新貢獻,表揚「在世建築師,其建築作品展現了其天賦、遠見與奉獻等特質的交融,並透過建築藝術,立下對人道與建築環境延續且意義重大的貢獻」。
王澍,根據<維基>的資料:
王澍(1963年11月30日-),中國當代建築師,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建築系主任。
王澍1985年在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獲得學士學位,1988年從該校以碩士研究生畢業。王澍的碩士學位論文《死屋手記》批判了當時的整個中國建築學界,他在答辯時把論文貼滿了答辯教室的牆壁,還聲稱「中國只有一個半建築師,楊廷寶是一個,齊老師(齊康)算半個」,雖然論文全票通過,但學位委員會認為過於狂妄沒有授予學位。畢業後,他來到當時的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從事舊樓改造,及環境與建築關係的研究。
2000年開始擔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2002年,出版專著《設計的開始》。2003年獲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2011年,成為第一位擔任哈佛大學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國本土建築師。
此外Archidaily也製作了一張表,圖解這個獎項的過程,讀者可以參照《維基》上的解說,和本圖作一比較,以獲得較為清楚的輪廓。
普立茲特克獎從1979年伊始,歷屆重要事蹟有:首任得主菲利普·詹森受表彰其「五十年來體現於無數博物館、劇院、圖書館、房屋、庭園及企業建築的創造力與熱情。2004年獲獎者薩哈·哈帝是唯一一位女性得主。克里斯丁·德·波棕巴克是最年輕的得主,1994年獲獎時年僅五十歲。第33任得主彼得·卒姆托則被嘉許其「將建築精簡至最簡潔、摒棄最奢華的要素」。
在亞洲的建築師中,僅有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槙文彥、安藤忠雄和妹島和世曾經獲獎,王澍的獲獎代表亞洲建築思維的再崛起。
不過進一步看日本的得獎者都有共同的特點,即是在日本傳統的建築裡找出新的時代意義並賦以新的生命,形成特有的建築語彙,王澍的作品,對中國來說,也有這種特點。
王澍的得獎,普利茲克建築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普利茲克(Thomas J. Pritzker)在揭曉評委的決定時說,「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評委會決定將獎項授予一名中國建築師,這標誌著中國在建築理想發展方面將要發揮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此外,未來幾十年中國城市化建設的成功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將非常重要。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如同世界各國的城市化一樣﹐要能與當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國在城市規劃和設計方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一方面要與中國悠久而獨特的傳統保持和諧﹐另一方面也要與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相一致」。
Source Credit |
王澍建築中為普立茲特獎特別提及的「寧波博物館」影片:
中國建築師王樹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