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
圖解影片:2分41秒了解Facebook的崛起以及未來媒體的發展!
許多上過我的課程的學生,我都會告訴他們,社群媒體將發生大革命,證諸於中東的「茉莉花革命」,以及如今的傳媒開始倚靠網路新聞做報導,一場靜默的媒體革命正在發生當中。
這其中Facebook扮演了重要的領頭羊角色,這裡找到了Visual loop上的一則影片,讓我們比看電影「社群網站」(Social Network),更快的速度了解Facebook的發展。 我大致做了一些解說:
2004年的二月由Mark Zuckerberg、Dustin Moskovitz3、Chris Hughes、Eduardo Saverin在他們大學的宿舍裡開始thefacebook.com,在24小時內,他們已經有1,500人註冊;一個月後,他們開放給四個校園也可使用(本來只在哈佛校園內由學生們使用),然後繼續向北美擴展,在第一年內,已經超過一百萬人註冊使用;2005年的八月,拿掉thefacebook.com的the,2005年的年底,大部份的大學校園已經加入,高中校園也開始在其中串連,這時的人數已經到達五百五十萬;2006年的十二月到達一千兩百萬,2007年的四月,到達兩千萬,2007年十月五千萬,2008年開始破億,從此突飛猛進,2009年的元月一億五千萬,二月一億二千五百萬,2010年的一月已達四億,目前全球只有中國和印度的人口數超過Facebook(現已超過七億),百分之七十的Facebook使用者在美國境外,其中超過半數的活躍使用者每天登入,一億以上的行動電話使用者,每天有超過六千萬更新貼文,每月約有兩百五十億則內容分享,每月有三十億張照片上傳,每月創造三百五十萬個事件;全球每月花費五千億分鍾在瀏覽Facebook;每個人平均有130位在Facebook上的朋友,每月送出八位朋友邀請,每月平均按九次讚,寫25則評論留言,每個人平均每月三次被邀請參加事件;已經有超過70種以上的語言;Facebook已經有超過1000位的員工,2008年收入估計超過三億美金;現在Facebook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網站第二名(那第一名是誰?)
說來好笑,我是早期使用Facebook的台灣人之一,在2005年就加入了,當時幾無台灣人和我對話,於是就擱在那裡,後來台灣人漸漸用了,就有那種白目的者專在網路檢舉我,於是被砍了帳號,由於我一直在注意其他的網路發展,也不在意,亦不申訴,直到2010吧,才又申請新帳號。
台灣在使用網路上很不國際化,近兩年來,由於Facebook的中文化,台灣人才開始使用國際上這些較多人使用的社群體,否則一直在無名小站裡玩台灣人自已玩的;噗浪是台灣人愛玩的微網誌,不過就是以馬來西亞和台灣人最多,最近Twitter開使中文化,我也開始比較快有了一些追隨者,其實Facebook、 Twitter幾乎是瀏覽國際網站的必備,或者由這兩個網站的帳號登入,或者追蹤該網站的後續內容,不必到處把自已的email地址曝光,卻能享受知識的愉悅,盍興乎來!
下面還有一張圖,圖的第一層是各主要歐美國家的上網人口比例,第二層是在各主要社群網站裡使用的人口比例,這張圖的意義是在於多數國家的上網人口中的多數都已經擁有FB,那麼研究EB的行銷術就顯得意義重大,過去的「搜索引擎最佳化」(SEO),也就不在那麼重要了。
最後,一般台灣人對那些主要社群網站,率皆莫宰羊,比如開部落格,大都是在一些台灣公司開的網站經營,至於Blogger或Wordpress,不是電腦怪客級鮮少知道,我在大學裡教書,學校裡規定新生一定要上魚夫老師的必修課,因為要先扭轉他們對網路的認識,並開光點眼,了解網路和科技藝術的關係,四年及臨畢業前,再補充新知,方能畢業。
如果上面這張圖不夠大,我也做了個Zoom-in的圖解,可以看到細節:
標籤:
網路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