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進入觀看幻燈片:
您到歐洲去,買到很好的玻璃製品,先別高興,那可能是made in Taiwan,或者台灣訂單,中國製造,到彰濱工業區的台明將台灣玻璃館去買,可能只是十分之一的價錢。
我現在到處走,用心記錄著台灣,深怕台灣這一切遲早被九劉政府和國民黨消滅,在台灣郵票被改回中華郵政後,我更形憂心,台明將台灣玻璃館是我必然造訪的一個重要的據點。
台明將是率領台灣二十八家玻璃業在彰濱工業區成立玻璃聚落的老大,在取得瑞典傢俱商IKEA的二十億訂單後,台明將總經理林肇睢便呼朋引伴,到這裡來成立玻璃聚落。
業界成立聚落,當然是為了引爆綜效,比如可以分享訂單,分擔風險,集體行動,又可以彈性生產,增加殺價能力,這就是工業聚落的意義。
現在九劉政府要開放十二吋晶圓到中國,那不是整廠輸出的問題,而是整個上、中、下游產業聚落Exodus,大出走的問題,一日出走之後,那就很難再回來了。
「台明將公司」有則傳奇故事。其前身為「信利行」,成立於1943年日治時期,早期只是一家提供住家用的玻璃店,我到玻璃館時,有張鹿港老照片,仔細一看,是一位撿拾玻璃瓶的老婦人,據稱,這本是台明將公司總經理林肇睢的阿嬤,這位阿嬤一路檢玻璃加工賣鏡子,養活了他的兒女,然後到今天,成為年產值數十億的大廠。
我很喜歡聽這種台灣人勤奮持家的故事。代表著台灣從農業轉型為工業時代的見證。這種一步一腳印的台灣發展史,不是中國那個蛙躍式,到處都是暴發戶者所能比擬。
然而近幾年來,台灣的統媒報導,充斥著中國暴發的奇譚,使得台灣人忘記了上一代的勤奮,中國好!靠中國一定跟著大發特發,從勤奮自持,到貪婪忘本,才會選出一個欺騙百姓:馬上好!、馬上漸漸好,然後漸漸等於八年後的馬英九來。
台明將玻璃館設有一些主題,包括築夢光橋、海波浪、天鵝湖、彩蝶飛舞、藝術迴廊、家居廣場、楊橋勝景、慕仁巷(摸乳巷)等等,充滿知性、奇幻、藝術的感官視覺。不過總體來看,台灣的傳統產業是以代工為主,這裡比較像個玻璃產品的展場,而不是像我在西雅圖Tacoma看的玻璃博物館,主要是以玻璃工藝為主。
西雅圖Tacoma的玻璃館,是整合博物館、遊艇碼頭,再加上房地產開發的一個綜合開發案。西方擅於將工業城市轉型為文化休閒旅遊都市,台灣則比較停留在代工的園區概念,因此台明將玻璃館是位在彰濱工業區內,我在這裡看到許多俗擱大碗的玻璃藝品,但想想,放到許多快要成為工業文明廢墟的都市裡去,應該還有更好的表現。
延伸閱讀:
美國Tacoma 玻璃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