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松鶴部落是四十幾年前的兒時回憶了,這段回憶卻在我年近知天命後才重遊舊地在腦海裡浮現,拼拼湊湊的把那段美好的時光編織起來 。
到台中教書前,偶然的機會,和一些原住民文史工作者有過往來的機會,我試圖協助他們建立自己的網路電視台,自己報導自己的故事,不過這回來到原住民泰雅族的松鶴部落,其實是不經意的。
從台中縣沿台八線迤邐而行到了29K,海拔約七百公尺處,就是松鶴部落了。部落為中央山脈、大雪山山脈和八仙山山脈所環繞,台灣四大族群的居民群聚於大甲溪左岸,終年溫度約 22度C,氣候涼爽宜人,我聽當地的鄉民代表徐裕傑說,這裡還是台灣原生種五葉松的原產地。
泰雅族特有的瞭望台
松鶴部落在日治時代名為「久良栖」,其音為原住民語「古拉斯」,傳說泰雅頭目Kurasu.Watan率族人到此開山居住,因而得名,後來有位鄉長因此地盛產松樹,又經常有白鷺鷥飛來覓食,乃逕自改名為「松鶴村」。
「古拉斯」還有個別名叫「德芙蘭」,是原住民語土壤肥沃、水源豐沛值得開墾的意思。
我小時候就是這住在這種林務局的宿舍.
房間是和式的榻榻米,牆上都貼滿一堆海報.
我是受邀跟隨扶輪社的社會服務而來的,聽聞這裡有原住民的居住,又有一所「博愛國小」,於是帶者公司「原知、原味」原住民神話故事3D動畫前來相贈。
佇足在迂迴的松鶴村巷弄裡,導覽阿嬌小姐不斷的解說,一種Déjà vu 似曾相識的感覺浮上心頭,開始東張西望,彷彿曾經在這裡遺落了什麼?
「八仙山林場」,母親不只一回提及這個字辭,立即撥了通電話和母親確認,是的,我小學要上一年級時,任職警界的父親曾經被調派到這裡來,我依稀記得,兒時這裡的夕陽特別大,我常爬上一株株圓木堆叠而成的台場上遠眺蒼翠的山峰和大甲溪的流水,又自製竹網捕捉蜻蜓,印象中的好山好水,像未修復的舊影片,一幕幕的從眼前幌過。
導覽彭玉嬌女士特地拿來林務局出版的八仙山舊相片集,幫忙我恢復記憶,原來八仙山與太平山和阿里山被稱為台灣三大林場,大正四年(ㄧ九一五年)起,日本人就在此開發林木資源,大正六年(一九一七)開始鋪築八仙山林場運材森林鐵路。從佳保台、久良栖、白鹿、麻竹坑、馬鞍寮、水底寮、土牛,共陸續建立了七個驛頭、三十四公里的五分運材鐵路開始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林業砍伐。這條鐵路,就是我上山尋找父親相聚的路線,我猶記得當時如果沒有機關車上山,我就得沿著鐵軌一路攀爬而上,那鐵軌有幾段建在半山腰上,枕木之下就是萬丈深淵,狀極恐怖,至今印象深刻。
走進這種巷弄,兒時記憶就浮現了.
現在這段鐵路已拆除,改由公路替代,但火車站仍然保存了七、八成完整的模樣。
父親的警察宿舍,長像就是現在急需保存的林場巷伐木工人宿舍,這些宿舍都是利用當地林場資源所建造的和式檜木屋,屋舍依山櫛比林立,從屋內往外望就是群山環繞的大甲溪,我最快樂的日子就是清晨醒來和村人一起上山,當時有家煉鐵工廠倒塌,有許多鐵、銅之類的金屬可以挖出來販售,山下有人會定期來收,我那時年紀小,別人用的是鋤頭,我用的是鏟子,直到有一天,隔壁有位伯伯用竹子做柄,送給我一支小鋤頭,那簡直和授槍光榮無異,歡歡喜喜的上山作仗去。
父親的警察派出所,日治時代旳武警所,現在變成這個樣子.
現在中部橫貫公路在環保人士的倡議下,將山林還給大自然,休養生息,於是遊客銳減,雖然松鶴村在屢遭洪水侵襲下,村民越挫越勇的重新站起來,民宿、養鱒場、鱘龍場、五葉松培植場等等一一恢復,但要回復昔日觀光盛況,已經不容易了,居民收入也少了很多。不過,在我和博愛國小老師的閒談中,發現這所國小使用的寬頻居然是光纖!我這回去,自備了攝影機將松鶴的人與事拍了回來,上網公開,相信以他們的頻寬,瀏覽必然相當順暢,我在想,這裡我一定要常來,可能的話,幫村民架設網路電視台,介紹這裡的好山好水,如果找不到經費,大不了自拍、自製、自己剪輯上網,我不但要修復腦海裡的那些舊影像,也希望在數位時代,宣揚媒體公民權。
所有照片用幻燈片觀賞:
http://www.flickr.com/photos/yufujamar/sets/72157602904908179/show/
我還拍了影片回來:
第一段:
Online Videos by Veoh.com
第二段
Online Videos by Veo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