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自影片畫面 |
《四十年代北平中产家庭的珍稀生活视频》,通过一段七十年前的视频,向我们展现了解放前夕一个北平家庭的日常生活。这期视频被推送之后,视频中那位教授的后人,看到了久远之前家人的影像。拜他们所赐,我们得知了许多关于这个纪录短片的有趣细节。
视频中出现了两位老人,被全家人谦恭地对待,也带孩子们去游园。解说称他们为孩子们的祖父祖母。实际上,这两位是他们的邻居,被临时找来扮演长辈的角色。而“祖父母”的生日,自然是配合剧组所做的演出,寿桃和长寿面,也是为拍摄而准备的。也许,导演是为了将当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和礼节习俗都在一个影片中展现,才会如此安排的吧。
此外,在食物上,虽然没有为了拍摄而刻意提高太多生活水准,但实际上,一家人的日常饮食,比呈现出来的还要差些。玉米面窝头算比较好的伙食了,更多时候是混合面。在最困难的时候,孩子们只能靠喝米汤填饱肚子。
⋯⋯
全文按這裡
這讓我想起Critical Pasth的一支也是40年代、1937年日治時期裡台灣生活的的片子,有位galactor2009轉貼上YouTube,名為:
1937(日治時期)台北街景 城內與大稻埕風光
這段拍攝於1937年的珍貴影片,忠實地紀錄了日治時期的台北街景。可以看到1932年底開幕、位於榮町的「七重天」菊元百貨(地點在今博愛路與衡陽路口)、榮町通(今衡陽路)一帶、表町通(今館前路)一帶、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與大稻埕永樂町通(今迪化街)的人車擁擠的景況,路上的交通工具大多為自行車與人力車,偶爾可見汽車穿梭。影片最後面呈現的是茶莊的製茶工作,包括婦孺們在篩茶以及包種茶與茉莉花毛峰的茶葉包裝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