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好友來台南找我,如有充份的時間,我總是會帶他們信步來到「吳園藝文中心」,走進典雅的巴洛克式建築「公會堂」,遇有文化展演,則許駐足流連一番,出了公會堂,則到後頭的經典閩南式水榭一遊,看圓荷翠小,榭閣薰風淺,再迴遊返來在這家原是日式食堂的「十八卯茶屋」歇歇腳,然後請聽我古董山人說晚明,白頭宮女話天寶。
這要從「吳園」的故事說起。
吳麟,官名吳尚新,是清國道光時期以鹽業起家的富商,約於1828﹣9年時購入其宅地北邊,當時荷蘭治台期間的通事何斌的庭園整建而成,起造之初名為「紫春園」,特遠從唐山聘來匠師,仿漳州城外飛來峰的形勢,極其妍的精心擘畫,頗有「華清池水色青蒼 ,此日規模越盛唐」的氣魄,由於吳家為當時首富,百姓呼其宅第為「樓仔」,且諺云「有樓仔內的富,也無樓仔內的厝;有樓仔內的厝,也無樓仔內的富。」興建完成後,理所當然的與台中霧峰萊園、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園邸並稱「台灣四大名園」,但日人治台期間,吳氏家道中落,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財產分崩離析,1911年,日人在吳園的南方興建了「台南公館」(1923年改名為「台南公會堂」)做為政令宣導,教化巿民的場所。
吳園的西南方則興建了日治時期著名的「四春園旅館」,因以吳園為腹地,景緻怡人,為政商名流的重要出入所在,許多「手車仔」(tshiú-tshia-á)或「牽車」(khan-tshia),純由人力拖行的三輪車經常停靠在此候客,盛況可見一斑,國府來台後為國民黨台南巿黨部所接收,遇見了終戰時期百姓眼中「沒讀冊又無衛生」的外來政權,其下場自然不言而喻。
1920年,吳園的西北角興建了現代的「台南巿水浴場」,北側則在1920年蓋起了一座美崙美奐的日本式樣建築「台南圖書館」,可恨到了1974年,在政商乾坤大挪移的五鬼搬運術中,全成了遠東百貨集團的地產,時任台南巿長為國民黨籍的張麗堂。
因此現稱「吳園藝文中心」的範圍,其實就是從明鄭到日治時期台南重要的政商中心,「十八卯茶屋」原是當時最大日式料理食堂之一,稱「柳下屋」或「柳下食堂」,簡稱「柳屋」,現由政府整建後,委由台南茶葉界的名人「奉茶」的老闆葉東泰來經營。
來台南十八卯茶屋,讓我奉茶 |
現在的吳園局促一隅,背後是一座龐然怪物的遠東百貨,不僅財大氣粗的霸淩古色古香的文化遺址,還破壞了古蹟的天際線;假如當初台南圖書館和四春園等能夠原封不動的保存下來,那麼台南的軟實力、文化財在今日所能創造的文創經濟,一定遠比當年那些政客與商人所看到的土地開發利益更為福國利民了。
還好,現在來這裡喝杯茶,仍然能徜徉在部份搶救回來的歷史建築裡遙想當年地上天官的花錦世界,只是朋友總是看我忽然越講越激昻,反倒好心勸我來這茶館品茗,保持悠閒自適為要,千萬不要大動干火,傷了身子啊!
我用手機拍了來和大家分享,希望您會喜歡:
700台灣 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30號
+886 6 228 9250
照片分享:
Flickr 上的相片集 十八卯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