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郡役所是和洋混搭,半木造式建築。(魚夫繪) |
雲林虎尾於1920年(大正9年)設郡,其後陸續建設廳舍,今之所見的郡役所則於1931年落成,佔地七百餘坪,是棟和洋混搭式的建築,正面二樓為露出木頭表面的半木造式外牆,乃木摺壁結構,即在木柱樑結構柱間補壁,為台灣傳統建築中所慣常使用的「編竹夾泥牆」所構成。一樓為清水紅磚承重牆,頗有英國維多利亞紅磚建築的況味,而且上木下磚,在比例造型上顯現得非常優雅;牆面上的平衡錘式推拉窗,窗框直接露出,全棟計有58扇窗;屋頂為五脊四坡水式「寄棟造」,但局部三坡水,正面入口最上方屋瓦切角頂往上縮,係「背心式屋頂」(Jerkinhead Roof);入口門廊(車寄)採洗石子仿石材工法形式厚實穩重,線條拱圈造型簡約,拱柱線條精心收尾,傳達莊嚴入門意象。
進入郡役所後為三合院空間佈局,後側連接迴廊一磚一磚堆砌之拱圈,追求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Palladio鄉間別墅拱圈設計之完美比例,還有雙層以及拱圈走廊的設計,後側室外中庭位置仍存有一株雀榕,對於戶外活動具有高度遮陰效果。另有一拘留所,以Y型柱列撐起屋頂,屋上有一排採光、換氣、煙出的氣窗,乃所謂的「越屋根」設計,總體外型高聳宏偉,流露出王者風範,為全台最美麗的郡役所之一,還有個小總督府的雅號。
日治時期郡役所為地方行政及治安機關,臨街部份為一般庶務課和警察課辦公室,作姦犯科者遭到逮捕,先行在拘留所留置,所以屋內設有監視台、警察廁所、警閉室與三間牢房,這是鮮見的日式監牢而今留存者,頗值得參觀。
戰後1946年虎尾郡役所改為區公所。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全民起義抵抗暴虐的國民黨政府,虎尾因為有大型的空軍基地和全台最大的製糖廠──虎尾糖廠,成為雲林縣在事件中軍民衝突最為激烈的地區。根據「雲林縣虎尾巴文化協會」理事長楊彥騏訪談當時當年民軍推派的「政治部」部長胡國定先生,得到當時在虎尾的激烈戰鬥概況:
二二八事變發生後,在 3 月 1 日晚上消息傳到虎尾,虎尾座 (虎尾戲院) 和街上就零零星星發生本省人跟外省人的衝突。當天半夜 (3 月 2 日凌晨) ,一群虎尾民眾在吳重庚帶領下,到中山食堂要求胡先生參與革命,並在食堂裡推舉楊枝 (台南縣參議員) 為總指揮,仿台北組織治安委員會,規劃佔領郡役所,奪取槍械,攻打虎尾機場。
由於國民黨派任新區長謝掙強(有「半山」背景,後曾擔任高雄市長)遇事竟然躲進官邸(今雲林故事館)閉門不出:
事變之初,地方首長應該出面協調解決,然而謝掙強與一些政府官員,一聽虎尾街上發生動亂,就躲在官邸不敢出來,甚至有些人連夜帶著家眷家當逃離虎尾,留下混亂的局面。民眾佔領區公所,拿出許多槍械,放出拘留所的犯人,一時之間虎尾陷入無政府狀態,雖然吳重庚有秩序維護的組織,不過很顯然以吳先生的聲望和組織力量,根本壓不住宛如火山爆發般的民眾。
民軍雖然奮勇抗暴,奈何武器不足:
3月 2 日一早,虎尾組織的民軍便開始向虎尾空軍基地進攻挺進,民軍指揮由地方仕紳王標出任,統合所有民軍裡裡外外事物,而原帶頭者吳重庚因領導統御問題及部屬之間不合,遭自己民軍殺害死於虎尾郡役所前。至於前線作戰則由徐茂倉先生負責指揮,統籌各路前來聲援的民軍⋯⋯圍攻機場兵力達兩千餘人,而國軍僅約有三百人左右。由於國軍擁有機槍、小砲等武器,並有數座高砲塔的制高點優勢,讓民軍死傷頗為慘重。民軍只有槍械而無彈藥,以竹槍、武士刀、竹竿接菜刀為主力武器,再利用電土、鞭炮及搖旗吶喊來威嚇國軍,無法衝鋒上前攻佔機場,導致對峙局面僵持不下。直到斗六陳篡地送來彈藥補給,加上國軍彈藥糧食短缺,在事件爆發五天六夜後,終於攻陷機場。
攻陷機場後,將國民黨軍隊繳了械,再增援其他地區的抗暴行動,致使國民黨軍隊後來反攻,吃盡了苦頭,入城後將東市場定為槍決行刑場,未經審判,槍殺十餘名帶頭起義者。
虎尾郡役所為今之雲林布袋戲館,沒有隻字片語談到二二八事件。 |
1950年台灣實施地方自治後,郡役曾改為虎尾警察分局,虎尾老一輩的人稱「舊虎尾分局」 ,1989年警察搬家,乃一度遭到棄置,擬議拆除,經地方文史工作者爭取保存,於2006年12月完工修復,即今之「雲林布袋戲館」,一樓展示各家布袋戲偶,二樓陳列大師黄海岱珍貴的相關文獻。
至於二二八事件裡那場重要的戰役,卻沒隨著郡役所的復原,反而在歷史發展中被逐漸淡忘了,現場無隻字片語提及此事。
用手機拍了影片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