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嘉義西市場的原貎,我對著老照片還原畫出來,現在早已被拆得屍骨無存了。 |
這不是歐洲,這是在日治時期的嘉義;這也不是博物館,而不過是一般庶民每天要出入的菜市場罷了,且嘉義不只西市場是蓋成這種歐風博物館風格,東市場亦復如是,1905年建成的台南西市場,我從老照片看,更錯以為是蓋了一棟美侖美奐的博物館矗立在那裡。
不過統統在國府來台後,不是給大火焚毀,就是給拆了。拆了也就無可奈何,這兩處菜市場,新蓋的建築並沒有重振盛況,反而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去也。
小時候,母親大人常帶我到嘉義的親戚家渡過寒暑假,東、西市場就是人聲鼎沸的所在,偶而也會跟著大人去閒逛,印象中的嘉義其實是個美麗的都市,如今的老市區,現代大樓毫無章法的參差聳立,大小店招亂成一團,我早已認不出兒時玩樂的景物了,不甘心,想把舊景重新畫回來,發現西市場只剩模糊的老照片,早被拆得屍骨無存,連過去的歷史都隻字不提。
西市場約建於1912年。當時日人對於閩南人帶來的挑擔沿街叫賣文化,認為極不衛生,於是興建市場集中管理,相對於東市場的庶民日常民生買賣,這裡主要的交易是木材,所以有「好額人」的市場之稱,1945年美軍轟炸台灣,西市場部份遭戰火毀損,我從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九月三日的〈民報〉上看到一則「嘉義西市場,復興已峻工」的新聞,可見在終戰後亦曾施工修復,大抵日人的建築在當時都細心保存了施工圖,費心研究,不難復原,只是所謂的「復興」,不知有無按部就班來就不得而知的。
日治時期的西市場歐式建築在1986年以「危樓」的名義被政府下令封閉,從此西市場步入坎坷的命運,市府本欲委由民間重建,最後因景氣不佳,由市庫直接投資六億元,從1992年起開始重建成地下2樓地方7樓,附有地下一樓至地上3、4層大型停車場的新計畫,1996年完工,1999年才水電工程驗收合格,從封閉到重建驗收過程長達十餘年,原來的商家早已另覓他處,此地空餘黄鶴樓,市府也因此案遭到監察院提案糾正。
現在的嘉義西市場 |
「沒衛生」這事現在到中國閩南去雖有改進,還是到處看得見足以噁心倒胃的髒亂現象;沒讀冊,則從建築美學上可以類推,新建的西市場無足稱頌,亦無美感可言,且日趨沒落,假如多讀點書,培養些子美學觀念,建築上更勝日人一籌,豈有淪落至今日田地的可能?
用手機拍回現在西市場和大家分享:
地址:嘉義市國華街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