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魚夫和您一起拆穿動畫的西洋鏡!談Zoetrope

Source credit: Wiki
Zoetrope漢文翻成「西洋鏡」,又稱「幻影箱」,源自於希臘文,Zoe是life,trope是turn,1834年由英國數學家William George Horner發明,在十九世紀末成為相當受英美國家歡迎的家庭娛樂。

動畫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大抵每秒8到12張以上的連續圖片翻動,在人眼看來就是動態的了。

小時候,我喜歡在課本的一角畫畫,每一角的動作都有些不同,這就形成了一種動畫效果,長大後,明白這在洋人也這麼做,叫Flipbook animation,翻書的動畫,做得很專業者如下面這支影片:

Matrix style flipbook animation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也發現過這種原理,所以他製作了一種叫Edison kinetoscope的玩意兒,這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就很驚奇了,拜網路科技之賜,我發現了幾支1894年到1896年時用愛迪生的發明拍出來的片段。

Edison kinetoscope films 1894 -1896



但愛迪生那個可以產生動畫效果的工具,究竟長個什麼樣子?網路大神有求必應,下面這段影片用3D動畫製成,重新把當年的那個工具做了出來:

Edison's Kinetoscope. Museu del Cinema



後來法國盧米埃兄弟更是進一步把愛迪生這玩意變成了電影,著名的1895年的「火車進站」影片,應是人類最最的電影:
維基

1895年人類的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



講到這裡有點離題了,回到這篇文章本始要談的Zoetrope。

我一回到日本東京去參觀宮崎駿三鷹之林吉卜力美術館,發現他將Zoetrope做成了一個實體的展示,讓宮崎駿動畫的人物全動了起來。(由於館內禁止拍照,我找到了下面這則影片,品質並不是很好,但眼見為憑,可以了解那是什麼?)

吉卜力裡的Zoetrope



這是個很棒的構想,讓人們了解動畫的生成原理。後來,我又在網路裡看到Sony Bravia-dome運用新科技所製作的全球最大的Zoetrope,科技讓創意更為驚人:



吉卜力博物館的點子,更是引發了「皮克斯(Pixar’s)動畫公司」的仿效,也製作了一個Pixar Zoetrope :



下面這段訪問PiXar’s製作過程的影片,是我用來和學生們討論的:

Pixar's Zoetrope



回想當年的羅東鎮長,現在的宜蘭縣長林聰賢兄曾經找我規畫動漫博物館,我當時有很多構想,但最終是跟文建會爭取不到經費而作罷,其實動漫在台灣市場規模雖不大,但卻創意十足,個人覺得是催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紮根工作,隨著科技與網路的發達,現在做起來更容易了,比方說,一支iPhone手機,現在也可以玩西洋鏡了,有興趣嗎? 到Apple store去,花個0.9美金,就可以玩了。



下面這支片子,是用腳踏車來創作Zoet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