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魚幫水,水幫魚?從前的日產在國民黨政府來了以後變兆豐金的所在!

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宣佈戰敗,當時在臺灣的日本人只能帶著一千圓,也就是回到日本約一個月的生活費離開臺灣,其他的財產只能留在臺灣,國民黨政府等於接收了一座大金山,這中間財產的移轉,可謂乾坤大挪移,近來兆豐金幫國民黨洗黨產的事件,林全院長已經下令徹查,而我在繪製新書《臺北城--城內篇》時,其實也經常遭遇日產被一輪運作後,居然就易手了,以衡陽路91號的「衡陽分行」為例:

臺北市中正區衡陽路91號



這一棟大樓在日本時代是「臺北電話交換所」,佔定290坪,建坪上下二樓,約250坪,由總督府營繕課的天才建築家森山松之助設計,當時參與計算結構的是十川嘉太郎,十川是第一位把鋼筋混凝土引進臺灣的土木技師,所以1909年落成的交換所可以說是臺灣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築,一樓為一般事務所,二樓才是機房,當時的電話必須靠交換生手動接線通話。

這張圖畫的是日本時代從博愛路到中華路這一段衡陽路的街景,正中央那間白色的樓房,有著美麗的拱門列柱,兩層高,即為兆豐金控衡陽分行的前身,旁邊衡陽路87號就是合作金庫,現仍留存。
電話交換所從老照片來看,戰後還在,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工礦處肥料公司接收,國營事業「台肥」在1946年的5月1日成立,就是選址於此,到了1968年,嫌舊建築不夠用,拆除重建,成為10層樓高的氣派大樓,於1970年落成,但因為蓋得很嚇人,所以把其中四層賣給交通銀行,但後來台肥經營困難,乾脆整棟賣給了交通銀行,2006年8月21日交通銀行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合併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該處現在是兆豐銀行的衡陽分行,只是這些產權移轉的過程到底是怎麼進行的,有無經過國會監督?就得由公權力介入調查,否則真象是永遠不會浮現的。

對這些故事要深入研究者,我書中還有更進一步的解說,當然,您要問我怎知這些故事,又是怎麼畫出來的,很簡單,就是買本書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