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考究後回復的李應鏜先生宅。(按圖看原圖) |
1953年通車的横跨濁水溪的雲林西螺大橋在當時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也是遠東第一大橋,1937年(昭和12年)發包,1941年完成32座兩層樓高的基樁工程,旋因太平洋戰爭爆發,乃將鋼材挪作他用而中途輟工,所幸終戰後在李應鏜先生(1909-1959)的強力奔走下,續建之議再起,1948年李應鏜出任西螺鎮長,親自向「美國經濟合作總署台北中國分署」遞狀申請美援,終獲批准,於1952年5月復工,隔年1月28日西螺大橋正式通車,連絡中台灣交通,促進產業發產,實功不可殁!
這是在李應鏜先生辭世的隔年,1960年發行的拾圓紙幣,印有西螺大橋。(按圖看原圖) |
李宅落成於1935年,建築形式採當時流行的「近代折衷式樣」建築風格,兼具歷史式樣與現代建築主張,沿懸挑短樑牛腿支撐的平行雨庇忽然轉折成哥德式鑽尖風情,門窗形式亦相互呼應;二樓欄杆以鑲有羅馬拼音LIONG CHOAN(龍泉)字型,紀念應鏜先生父親李龍泉所開設的「龍泉商號」製酒廠;正面山牆上鑴有李應鏜先生引以為傲的母校--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校徽;雙併獨棟的門窗左右對稱,窗櫺排列成「榮光」,以其為虔誠的長老教會基督徒,彰顯一切榮光歸於上帝,而門扉上的窗格亦刻意排列出一個「幸」字,凸顯屋主對幸福家庭的期許。
我聽聞美國當時並不信任蔣介石政權,美援資金挹注直接指名李應鏜先生收款,再轉入籌建公庫,但西螺大橋峻工後,碑文卻不見居功厥偉的幕後推手李應鏜先生的名字,如今我只能聊盡棉薄之力,重繪當年李宅的建築立面,並加入若干漫畫人物增添畫面上的活潑氛圍,但也慚愧能力實在有限,雕蟲小技實不足以表達心中崇敬之情。
雲林螺陽基金會曾舉辦西螺大橋通車六十周年紀念活動,期間展出李應鏜先生事蹟,我剛好去參加,便用手機拍了影片來分享: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204-206號
附註:李應鏜先生特展
時間:12月3日(三)11:00起
地點:成大光復校區 歷史文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