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近代散文大家梁實秋有篇文章《曬書記》,自述兒時全家總動員,揮汗如雨,氣喘吁吁的將家中藏書搬出來曬太陽,梁父見書多遭啃蝕,有感而發:「有書不讀,叫蠹魚去吃也罷。」乃自刻一印,曰:「飽蠧樓」,藏書所以飽蠧而已。
我也經常買書,但率皆買回後便束之高閣,或翻沒幾頁便沈沈睡去,實則裝飾用者多,所以至今腹笥甚儉經常江郎才盡;古人有「學富五車」之說,我則每遇搬家時總得搬書來回好幾趟車,累得不成人形;數位網路時代來臨,資訊在網際網路裡汗牛充棟,乃決心將從前的大部頭書籍清出來賣給二手書店,不料竟遭拒絕,說諸如《大英百科全書》之類的「垃圾」,請自行拿去廢紙場論斤計兩,我向以愛書人自居,遭到如此對待,真是情何以堪?
最近Google Play開始賣起了電子書。其實這並不稀奇,在英文的世界裡已行之多年,漢文雜誌數位發行也所在多有,只是「讀書」是有一種線性、有系統的閱讀,長期習慣於紙本的編排,按章節循序漸進,倒吃甘蔗,那種樂趣還是很令人懷念的。
在Google Play之前,提供中文電子書的經營商也不少,如BookU趣看書、Pubu飽讀電子書等,也有提供各式各樣的電子雜誌,如MagV雲端書城等,但多數是一個價錢吃到飽的制度,這有如租書店,對於出版商來說是不利的;Google Play則是將書籍以原價的五折到七折不等出售,換句話說,是出版商批發給發行商的價位,幾乎所有的出版在尚未付梓前,都是數位的版本,將數位版放在電子書架上以批發價出售,那麼出版社無需增加任何印製、發行的邊際成本,也比較願意將過去的暢銷書再換個平台來出售了。
因為這回Google大神有別於許多中國製的簡體中文,終於提供了台灣本土思維的創作,又激起了我買書的意願!於是立刻買了一本來體驗在平板電腦上閱讀的感覺,於是我在購買Google Play上的電子書後,並在我的平板電腦在下載Google Play的閱讀器,就開始展開了電子閱讀的時代:
掃描中間的QR Code去Google Play的電子書城看看台灣本土創作 |
一、我家徒四壁的日子快到了。
藏書而可以蓋一棟梁實秋所說的「飽蠧樓」,於如今寸土寸金房價高漲的時代裡,甭說樓了,連斗室書房都不可得,愛書、買書常堆得立錐之地更形狹促;藏書一多,則漸失去了整理分類的能力,記性隨著年齡退化,忽然憶起在哪本書上讀到一段雋永的文字,翻箱倒櫃,遍尋不著也罷,事後將淩散的書籍各歸原位,還得大費周章。
電子書第一個好處,就放在雲端裡,要用的時候拜請三太子起駕下凡賜我書來,省去書架乃至於書房的空間。其次,《世說新語》裡的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郝隆者,故作姿態躺在太陽底下日光浴,那是怕別人不知他滿腹經綸,書都讀到肚子裡去了,所以得出來曬曬肚子裡的書;這下子我也可以輕鬆帶著我的圖書館趴趴走,也不妨拿著我的平板電腦朝當空烈日下一擺,不好意思,我也來曬書。
我家沒酒櫃、無高級音響或古董,除去擺書的空間,大抵就空空如也了,能家徒四壁,一定清爽很多,電子書可謂宜家宜室乎?
二、讀書可以不求甚解了。
讀書作註解畫線司空見慣,但現行Google Play的書籍部份看來是掃描而成的圖片檔,不能在頁面上塗鴉,一定非得把書頁畫個大花臉,就得借助於Evernote這一類的筆記應用程式,把頁面拍照下來上傳處理。這也好,反正書歸書,筆記歸筆記,交給數位處理,書到用時不會方恨少,抱著平板電腦出門猶如搬座圖書館隨身出遊,臨時抱佛腳也有著落,上網找就有,應該可以唬弄不知情者一番吧?
三、個人出版的平台出現了。
我家那口子幫我算了算,至今為止不才我總計出版四十九部書,只是年代久遠者,大部份不是出版社倒了,就是已經絕版,嗚呼!我可沒什麼財產留給子孫,有的只是這些雖不能藏諸名山,卻敝帚自珍,竊思可傳之於同好的白紙黑字(有些是彩色的),Google Play提供了一種個人出版,或重新談判版權上傳,依循「長尾效應」的平台,且看來門檻並不高(必須要有Google的帳號),如下:
Google play 圖書合作夥伴中心
Google play 圖書合作夥伴中心,用手機掃描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