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五十位設計師幫台南設計五十個禮物/兼談「原台南愛國婦人會館」
最近台南有個活動,請來五十位設計師,幫忙為台南的美食發想五十種設計,然後在「原台南愛國婦人會館」展出。
在宜蘭,有宜蘭厝,縣府請來建築師設計獨特的宜蘭厝風格,假如人民照著藍圖蓋房子,那麼縣府就有補助;台南的這個設計展,我去參觀後,覺得請設計家來設計各式台南美食或伴手禮等的樣式,是很意義的,只是我並不清楚有沒進一步和業者溝通,或者說,讓雙方相互溝通,政府則定訂鼓勵計畫,比如免費使用設計家的設計等等,這樣就可以使得台南的美食或伴手禮添增附加價值。
我寫過一篇文章:「從一頓日本會席料理說起」,談到日本陶、瓷工藝能薪火相傳和日本人的用餐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幾乎每道料理,都使用一種容器,桌上擺滿了杯盤碗碟(當然,洗滌時很費功夫),不像台灣人,大抵幾個碗盤就解決了,這樣陶藝家去哪裡賣得掉他們的作品?
民俗文化也一樣,我寫過一篇文章:中南部賣藥電台要抗爭,何不請出「素蘭陣」!
這篇文章講的是台灣本土發展出來,有別於中國傳來的「宋江陣」、「鑼鼓陣」等的「素蘭陣」,可惜缺乏專間的藝術設計,雖然聳擱有力,但和原出處的日本「ソーラン節」的捕魚歌所跳的舞藝,則相去甚遠。
其次,我對「原台南婦人會館」的滄桑境遇,也有興趣。現在孔廟一帶的舊日建築,一棟棟的修繕完成,已儼然有台灣建築專物館的模樣,有一天,如果也能像日本東京上野公園一樣,看到日本近代史上許多重要建築,那就很有文化觀光的價值了。
「原台南國婦人會館」最近剛修繕完成,據說,台南市府要規畫為「台南名人館」,如果是,那台南名人那麼多,裝得下去嗎? 先來看個附近環境的360度環視。
360度環視原台南愛國婦人館
關於「原台南國婦人會館」維基上資料,我就不必狗尾續貂了。 該建築是為愛國婦人會在臺南的分部,該會曾於昭和二年(1927年)捐款修建五妃廟。
不過此棟會館則是在臺灣日治時期的昭和十五年(1940年)時才落成的。 二次大戰之後,臺灣的愛國婦人會館均交由紅十字會管理,而臺南的愛國婦人會館前棟部分在初期曾充作中國國民黨臺南市黨部,之後在1948年由紅十字會轉租給美國新聞處,兼有領事與文化方面的業務,此外在此還設有「臺南美國新聞處圖書館」,當時在2樓的視聽小禮堂中時常免費放映電影和舉辦藝文活動,其館員也常至社區播放一些與科學新知、各地風俗民情相關的影片。
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之後,前棟部分轉租給臺南市政府作為市立圖書館中區分館,後棟則仍是紅十字會與附設托兒所。
2001年時該建築改為臺南市立美術圖書館(現整修完成,正名為「原台南愛國婦人館」)。 愛國婦人會館在日治時期分為前棟與後棟,北邊的前棟為本館,而南邊的後棟為宿舍,兩者之間有廊道相連。其入口位於北面中間偏東處,由一根柱子與牆面支撐門廊上的雨庇。而進入門廳之後,其南邊在過去是接待辦公室,西邊有外廊與庭園相接,而在大門旁則有木質的樓梯,可上去二樓的昔日辦公空間。
整棟建築為日本本土洋風住宅,基座為洗石子,一樓外牆鋪有面磚,二樓外牆則是水平木板,至於屋頂則是傳統文化瓦。而該建築的窗戶大多為方窗,於牆面直接開窗,但在樓梯間西面與入口處有八角型窗戶,而樓梯間北面及二樓南面部分窗戶有略為出挑,於其下有木質托架,而一樓南面也有八角凸窗。
360度環視台南愛國婦人館內的展場
我特地去參觀了,有圖有真象,有影尚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