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我之所以還相信「書籤網站 」的理由

貼標籤是把自己的作品,依據個人主觀認知,自主性的在網路裡作歸類。這是個很重大的網路民主機制!打個比方,古人喜歡在所閱讀的書籍上方,加註一些「眉批」,返過頭來,想查這本書的資料,就可以迅速的在眉批裡找到他所要那段文字與自己當時閱讀的心境,這在網路專業用語叫做 Metadata。

Web2.0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就是要相信網民的集體意識,所以 Google運用了網頁排名技術(PageRank),認定人們找出相關資訊的最好方法,不是依據文件的特性來搜尋結果排序,而是以連結到Google網站數目為基準,也就是越多人用同樣的「關鍵字」搜尋,但卻越多人看的同一件作品就被往上排,比如搜尋同樣「魚夫、政黨政治」,第一條出現我的一篇漫畫,這篇漫畫的內容並沒有提到「政黨政治」的內容,但留言裡有位讀者提到「政黨政治」的字眼,於是成為頭條搜尋結果,換句話,寫一篇專論「政黨政治」的文章,並不見得是該關鍵字的頭條,再加入其他的關鍵字,才會真正浮現您的作品中最被重視的部份。
Tagging是一種 Google機器人分類外的「通俗分類」(Folksonomy),換句話說,在傳統界、門、綱、目、科、屬、種之外,非分類專家也可擁有自己的分類法,什麼怪異的字眼都可以出現,您要把「政治」、「性虐待」、「布希」、「同性戀」、「馬英九」全排在一起也可,它的可愛是,全球數以億計的網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片段記憶,組成個人的分類,分享給全世界。

Tagging的出現,使得許多書 籤網站活絡了起來!所謂書籤網站在台灣,目前 「黑米」、「推推王」是兩個極受歡迎的書籤網站,在國外,「美味書籤」(del.icio.us )更是開宗明義的告訴你什麼是「標籤 」:

「標籤 」不像檔案夾,而是很簡單的你習慣用的一個字去描述你所收藏的「書籤」,你可以因為你喜歡而設定很多你喜歡的「標籤」,這是個更好的方法去發現網路裡你有興趣的「書籤 」,並組織你的「書籤」。

這其實揭櫫了「書籤網站」不必急於主導網站裡的分類,而只能尊重網友們的抉擇。我常把我的作品分類的「標籤 」設定為「魚夫」和「台灣玉山電視台」、「台灣玉山長昌台」.....,但「魚夫」等標籤能不能成為網友搜尋的一種「分類」就要靠我自己的本事了,「書籤網站」網站在Web2.0時代,不只是維持中立而已,更得海納百川而所以成其大,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設定的書籤,網友們跟本沒有興趣,那就自討無趣的下架吧 。

許多人在Web2.0的時代裡,不明白這種民主平等真諦,要求「書 籤網站」的版主主動分類,排除一些他們所不想看見的「標籤 」,反對集體共推某些「書籤」的行為,其實只是螳臂擋車,在Web2.0時代裡並沒有階級之分,沒有專業與非專業之差,沒有個人喜惡之別,是一種類似經濟學裡的「完全競爭」的境界,小蝦米也可對抗大鯨魚,和傳統媒體不一樣的是,當你裝上有線電視,每一台都必須無可奈何的全部購買,現行要人民接受一百多台頻道的有線電視完全是財閥和地方惡勢力的結果,就好像你去 7-11買報紙,法律規定你不可以只買一家報紙,要買報紙必須將現在發行的任何一家報紙全買回家,才能離開商店。

「標籤 」的精神是這樣的,我連買一份報紙都不必,我只要那份報紙裡,我覺得「魚夫」的漫畫我想看,所以我只消搜尋這家「報攤」(書籤網站)裡的一小頁魚夫的作品帶走就夠了,其他的,就算在這家報攤的排行榜裡是第一名,老子我都沒興趣,這就是標 籤的民主政治學了,當然,你也沒有權利要求報攤的老闆,請你把排行榜第一名的作品拿掉。

在台灣,一般人都會認為雅虎奇摩的政治意識型態很濃厚,但很少人認為Google有這種傾向。其實雅虎在台的高層我認識許多,私下或有個人的意識型態,但表現在專業上,並不必然要替任何政黨宣傳,這就是我們爭論許久的「媒體科技」和「科技媒體」的議題,雅虎認為媒體需要專業,不幸的是,台灣的媒體專業充斥著意識型態,而 Google則標榜「科技媒體」,科技是中立的,媒體的威力,以連結到Google網站數目為基準,台灣的媒體充滿意識型態,那是你家的事,所以無論藍綠,誰在Web2.0的概念上領先,誰就是王者,台灣的NCC依政黨比例產生,大法官解釋:違憲,這當然是違反民主平等的普世原則,在網路世界裡,任何想依政黨比例來限制「標籤」的使用,都是徒然無功的,這就是「 標籤」的民主政治學了。

讀者提供:Pagerank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