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談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先能當「自媒體」大亨發揮網路行銷的力量再說吧?




如果人們每天會花五、六個小時透過運算設備上網,這一定會影響政治。

                    凱文・凱利(Kevin Kelly)《連線》(Wired)雜誌第一任主編

現在的網路科技或多或少改善了過去咱們那種「人微言輕」的感覺,只消用點心,也就不愁能夠透過社群媒體如FB等傳播出去,尤其是在「太陽花運動」後,更進一步的展現了讓傳統媒體跟著網路世代在網路活動裡跑新聞的能力。

愈來愈多的網路科技工具使得一般人也可擁有「自媒體」,而每天花個五、六小時上網的人也其實不在少數,所以要如凱文・凱利說的那樣影響政治,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小到幫忙按讚、按「分享」都可以盡到一份公民的力量,然而,如果想更發揮影響力,力戰不公不義,建立個人的「自媒體」,那麼以下的基本條件就得具備。

一、訊息的接收與筆記

現在已不是咱們去找訊息,而是訊息來找我們。從前我們要知道親朋好友的近況,就得打電話或寫信去問,如今則可從社群媒體裡去知曉,反正他們三餐都會飯前拍拍,飯後分享,出國旅行更是即時報導,還可以即時回覆,天涯若比隣,就是時下訊息形式的最佳寫照。

訊息如此發達,連電視台的記者也懶得去採訪,成天在網路裡「守株待兔」,經常見到本台「翻攝自網路」,以報導為名,盗用著作權為實;國際通訊(coresspondent)一詞大概已經消失了,只消懂得在網路整理一下,可能資訊來源就比那些所謂的資訊「守門人」來得豐富許多了。

英文能力不好?別急,國際網路裡的中文翻譯越來越多,如:

1.TechCrunch專講科技新知,也有【中文版】。(看他是簡體中文版很不爽?那就用Google瀏覽器的自動翻譯轉化為繁體)

當然也有很多的漢字繁簡體的科技新知網站,各大媒體的訊息來源也率皆抄襲,再用來「報導」,這可真是無本生意啊!

當然要建立自媒體,訊息來源不可不多,下面這30個網站夠你免費吃到飽了!

要搖身一變科技達人嗎?30個葵花寶典網站報乎你知!


2.英文的大媒體開始積極向華語巿場進軍,如紐約時報也有了【中文版】,甚至還有App:

iOS版,當然也有Android的,可到Google play去找
這些訊息都不用個別去搜集,簡單用閱讀器訂閱起來,就像回到以前,早上有人專門將送牛奶、羊奶送戶到家一般的簡單,看下面這篇文章:

不要我們去找資訊,讓資訊來找我們﹣﹣四個閱讀器

當然,看到好的東西,想先暫存起來,日後再來好整理,那麼就運用網路筆記就可以了:

擬築書倉今老矣,還是把我的筆記本放到雲端去處理吧! 

二、建置自己的網站

有一種看法,認為官方網站在社群媒體發達的時代裡根本沒人要看了,這也是實情,社群網站如FB、Line等已經嚴重影響人們到達網站或部落格的意願了,然而,經過這幾年的一番廝殺,人們對於有系統的「長篇大論」仍然有其而求,我在2012年便寫了一篇文章:

Facebook會不會殺了部落客?

文章中提到:

其一、對於長篇大論的內容來說,FB的功能還是很遜的。

其二、部落格是比較好控制內容的延續性的。

其三、創意相對無聊。

其四、程序問題。

社群媒體仍應只能視作是一種宣傳內容的管道,不能成為長期製作內容的所在,這才能發揮成為一種「媒體」的影響力,只是在官網或部落格上發文如今受到社群媒體的影響,形式必須改變,關於這點,請參考拙作:

別洗版、別落落長好嗎?社群媒體發文研究

三、影音分享是未來的主流

4G寬頻時代一旦來臨,那麼分享文字或照片絕對不夠看,影片所包含的訊息最為豐富,最能打動人心,也最容易建立忠實的粉絲群。

一般人以為拍攝影片是一項鉅大的工程,這種觀念是錯的,要在網路裡讓「辛苦」製作的影片暴紅,絕不可以用電視台那種「專業」來製作,我曾經擔任電視台總監,現在於YouTube上也有個「魚夫頻道」,從前出門錄影製作節目要一車子的人同行,現在則只靠我褲帶裡一支手機而已,人們要在電視上看的影片和要在行動裝置上看的內容絕對是不相同的。

所以近年來,我一直致力於研究:

一般人怎樣用手機拍攝影片,賺到Youtube的錢?

但在媒體或網路分享影音有一點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就是持之以恆,電視台節目不能愛播不播,YouTube上要建立自己的頻道也不可以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

大約六、七年前我就一直強調網路直播的重要性,不但為文介紹網路直播,也進一步整合中南部電台,將電台的節目化為網路直播,打破地域與國家疆界的籓籬,幾年前乾脆做一整理,寫就一篇文章:

民間社團或弱勢者如何利用最少的資源,打造自已的媒體(Me-dia)?

如今直播的工具也越來越趨成熟,只待網路環境進一步改善,一支手機取代SNG車也是遲早的事了。

四、廣播依然有其魅力

廣播是聲音的表演舞台,當然可以獨立成為一種藝術,不必然附屬於影像呈現,廣播除了一般電台放送外,也包含朗誦、Djay、歌曲創作、記錄史實等等,既然要當自媒體大亨,又豈能獨漏廣播事業?

聲音的錄製有許多方法,但可不必一定要進錄音室去大費周章的混音合成,只消運用桌機或筆電的功能就可以模擬部份職業而需求了,製作聲音當下最夯的軟體程式自然是MAC的GarageBand,如在網路分享,諸如SoundcloudAudioboo(我戲稱為「烏豬母」網路電台),拜人們開發App之賜,在行動裝置中也出現許多容易上手的聲音錄製應用程式,如EAWHindenberg

五、營利和群眾募資

長期來看,內容是很難賺到錢的,有的則是無法估值的「影響力」,所以要轉化為「實體」來虛實合作。譬如歌曲本身是無法收到錢的,從前靠載具諸如黑膠唱片、CD等來賣錢,現在則是開場演唱會來「海撈」一筆;作家要靠賣紙本書(或演講),明星要靠電視演出費或廣告代言報酬,電視台則要收上架費和廣告費,廣告廠商則最終轉為販售商品來支持這一切的內容演出。

不過也不是那麼悲觀,網路收費和CRM等機制漸趨成熟,作家坐在家裡收錢的日子應該也有那麼一天,只是「多少」的問題。現階段則只能靠廣告數入如Google Adsence或者「群眾募款」、「群眾外包」等來獲取微薄的利得。

請參考我兩篇文章:

真是佛心來著,窮人創業的出頭天在這裡!18個海內外群眾募資平台

領的比22K低嗎?求政府不如去群眾外包試試看?

如果賺不到錢,那如何自號「大亨」?孫中山說:「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忍著點,所謂「自媒體大亨」是那種做大事,而不是賺大錢的事業。

事實上,網路正在快速發展中,科技也日新月異,許多現在我們所熟悉的行業,未來可能會消失,更多我們現在想也沒想到的行業,正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當個自媒體大亨,持盈保泰,以不變應萬變才能靜觀其變。

六、推廣

要將自媒體推廣出去,在台灣會遭遇到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FB和LINE差不多等同於身份證,人人都有帳號了,過去網路代理商所擅長的 SEO(搜索引擎最佳化)或者發送E-mail的電子報全都不靈光了,還是好好研究如何增加FB粉絲的互動並適時的下廣告才是正途。

總之,「典範移轉」絕不會是緩步漸進的,通常是在不知不覺中忽然降臨,瞬間改寫歷史,我預見的是傳統媒體的崩潰,人人都是媒體的時代展開,而從內容製作、行銷到交易都將會在行動裝置上完成,這我個人發明了一個名詞叫做:Palm Economy,掌上經濟已箭在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