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credit |
閱讀紙本報紙的總人口數越來越來少,從2000年的47%,到2010的26%,掉到2012年的23%。
上面這張圖是有關年輕人看電視得知新聞的行為,在總數上,電視人口的移動沒啥變化,但在低於30歲以下的成年人口已經只剩約三分之一的人是從電視上獲知消息的。
當然這份報告還有更多的分析,不過讓傳統媒體業者再看下去,大概要驚到皮皮挫,我不清楚台灣是否有相關的調查數據,但一葉知秋,我的解讀是這顯示了行動裝置社群媒體的到來,和傳統媒體不同的是:
一、是訊息來找你,不是你去找訊息。從前我們要看報紙、雜誌,聽收音機、看電視,訊息等我們去找它;現在是你不用打電話去問朋友今天吃了什麼,他自已會飯前拍拍、飯後拍拍,做什麼都拍的在 FB上告訴我們。
二、訊息都來自行動裝置的螢幕,不來自紙本,不必去聽收音機,更不用走到電腦、電視前去得知。
三、掌上經濟(Palm Economy,我發明的名詞)到臨,20到40歲是主要的消費群,訊息是產生經濟行為的先行者,一旦不發生在傳統媒體,而在手機或行動裝置上的社群媒體,那麼傳統媒體的命根子廣告版塊就會移動了。
Source credit |
New Tools for New Computing Challenges
譯文
整理他的思維,網路上一篇文章,值得介紹出來:《五個IT和網際網路的未來發展主要趨勢》
5 Major Trends for the Future of IT and the Web – #blogbus
我簡略的把文章中歸納的要點,也用我的理解,儘量用簡單的講法說出來,也請大家不吝指教:
1. 所有科技都將朝行動裝置方向發展(Tech is all about mobile)。
不管是軟硬體,如Apple和Google在iOS和Android的霸主之爭,如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電的再進化等等;行動上網將從3G提昇到4G,上網會像空氣般的到處存在。
2. 在網路裡,社群分享是預設的 (The default is now social)。
到Facebook找到我,在Twitter裡跟隨我,這已是很平常的一句話(台灣人少用Twitter,不過在FB裡也可跟隨發文),網路搜尋時「分享」是必要的,簡單說,「分工分享」的時代到臨,不必一個悶著做,三人行必有吾師,現在不只三人了。
3. 另一種網 (Another Web)。
傳統的網路發展已經趨緩,Apple、Amazon、Facebook和其他行動網都在發展他們自己的「非可搜尋式的聯想網」(non-searchable adjacent webs),比如說,在FB裡的資訊並非是在Google裡可以搜尋得到的,而在FB裡,則會發展出特有的搜尋法。
4. 雲端運仍是全新的領域(The Cloud as a new frontier)。
甚至是連人們喜愛的Google也會措手不乃被新興的如Amerzon、Zynga、Rackspace(他提到的這些公司都是提供主機代管和雲端運算者)打敗,而且還有一些更新的公司如:Bluejeans、Alfresco、Joyent ,爆炸的數據資料成長,迫使許多公司要解決數據的運算和儲存問題,將來不是軟體,而是數據資料的處理問題。
5. 所有的影音都在網路上(All video will be on the Net)。
大部份的播放器都在網路裡而不是媒體(指傳統)世界裡,所以未來的電視都應也是串流的型態。
最後這一點就是最大的爭議,Nahon的想法就好像我們都將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看「壹電視」一樣,而在智慧型電視上,則壹電視不是一個被轉來轉去的頻道,而是一個等待被打開的「應用程式」,稱作:app-centric TV on smart TVs,華納時代和收視率調查公司Nelson都不以然,85%的平板電腦擁有者,都抱著平板看電視。
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風行,只是這幾年的事,就像許多人會坐在電腦前,一邊看電視,一邊打電腦,所以傳統電視的收視人口版圖移動並沒有因為個人電腦時代的到來而有所變化,然而現在根據Pew的調查,30歲以下的成年人訊息從電視得知只剩三分之一,換句話說,「低頭族」的收視行為在急劇的改變中,而行動裝置的科技越來越高超,頭一低,就再也抬不起來看電視的時代似乎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