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消4G時代到臨,記者在立法院用一支手機直播,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
台灣如果不是政治和角頭壟斷,依我看,電視台的末日早就到臨,現在是掌握系統的大咖,將從收視戶「壓榨」而來,每月收費四、五百元的有線電視收看費用,分配給各大電視台,他們才得以靠這筆收入和廣告生存下來。
NCC的第一步,將電視頻道全面數位化,在政治上,尚不能打破系統上的壟斷,必得進一步放寬數位頻道的利用,讓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如此一來,最好是讓系統台單純的變成頻寬的供應商,不過,依當前旳政府情勢看,老實說,我是異想天開。
可是有一種沈默的革命正在進行中,《Marshable》上有篇文章:
Who Are the Real Online Influencers?(誰是真正的線上有影響力者)
我對其中的資訊圖,最上頭的「影響力歷史」很有興趣:
圖解是說:1704年出現第一個有記錄的廣告;1843年第一個廣告代理商出現;1936年消費者報告,發表了專家評論產品和服務;1950年代天才銷售員懷斯(Browine Wise)用家庭聚會推銷「特百惠」(Tupperware)塑膠家用品的傳銷方式誕生;1993年第一個網頁檢索搜尋引擎發表;1998年,Google讓人們可以搜尋產品;2004年,Facebook開始移向同儕發現;2006, Twitter讓即時分享給朋友的能力發生;2008年,Pinteresty讓產品在網路的整合和典藏成為可能;2011年,同儕信任基礎將是購買建議的最大模規。
這張圖是顯示了,廣告與行銷之間的關係,從專家權威轉向成使用者經驗,其中195年代的出現的特百惠傳銷方式,就是使用者經驗的全面啟動,不過資訊差仍然存在,網際網路的出現,最終彌平了這中間的差距。
當人們不再只看廣告、聽廣告而採取購買的行為,要買什麼,就上網去問你FB的朋友,那麼廣告的本質與傳播方式就得改變了,在英語世界裡Pinterest等社群媒體逐漸成為購物的主流,各大名牌廠商也轉向將更多的經費用來經營社群媒體,也造成了廣告大餅的變化,那麼台灣呢?我沒有確切的資料,看您自身的感受吧。
我只能說「數位化」這件事是很重要的,資訊來源的全面數位化更是時代轉變的關鍵,因此人們開始將英文Media,說成是Me-dia或者是We-dia,最近我看到TEDx Taipei上的一場演講:「未來媒體是一種新運動」,由任職於林百里先生創辦的博理基金會策略長張以明主講,他參與「未來媒體實驗室」,主要核心在關注互聯網科技的破壞性創新。正如何掀起一波新革命。
這場演講提出了Wedia的概念,指出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新聞事件的發生,新聞的面向與價值也不再是那麼傳統是非與黑白,過去只是單一的媒體呈現單一的「真象」,在未來的環境,必須透過不同的載具和讀者接近,必須要以社群媒體裡的Audience為主,去互動,去爭取信任,甚至一起產生行動。
數位化後,使得媒體不再一對多,而是一種多對多的嶄新局面,媒體最終都可能在一支手機裡達成,這場演講,我把它篏了進來,我同意其中的許多觀點,建議您有空可以看一看:
破壞性的創新來臨時,看都不像是循序漸進的,而是忽然之間,全面變革!許多人也都看到了傳統媒體遭裂解的時代來臨,也都可預見未來,然而,政治勢力一定會成為攔阻變革的最大反動勢力,只是我認為社群新媒體已經步步逼近,歷史的巨輪終將碾過所有的既得利益者。
最後,在演講裡張以明使用中國的用語「視頻」、「運營」等字眼,這是令我不解的,網路的民主與多元化的天性是主要令人著迷的,在台北演講,如果還要和中國接軌,回到秦始皇時代的書同文、車同軌,那還奢談什麼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