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一個容易讓人變得健忘的城市﹣﹣從台北賽門鄧普拉的甜不辣說起


賽門鄧普拉,老台北都知道,一家賣甜不辣的老店,從開封街起家,原本叫「賽門甜不辣」,口味獨特,尤其是吃完甜不辣後,將獨門的甜辣醬淋上湯汁,汁濃味甘,齒頰生香;店名以前大概沒去註冊,於是台北市到處是「賽門甜不辣」,店家後來改名「賽門鄧普拉」,這是取自台視曾經播出的西片影集(約1971年購入)「七海遊俠」(The Saint),主角是羅傑.摩爾(Roger Moore)演出賽門鄧普拉(Simon Templar)這位廖添丁式,劫富濟貧的故事,不過這影集,沒多少人記得了。

賽門鄧普拉的隔壁是「謝謝魷魚羮」,這家也是我吃了幾十年的老店,一度找不到,居然發現原來從西門町搬來這裡了。人類的味覺是構成家鄉記憶很重要的一種感覺,我們常說:「媽媽的味道」想起的不是只有媽媽,而是兒時故鄉的記憶。可是台北自從南京西路建成圓環、龍山寺等被馬英九這廝當台北市長時摧毀後,我在台北要找回那些記憶中的味道就得很費心力了。

「龍鳯號肉羮」、「吉星號炒米粉」等等,還記得吧?現在都散落各地。當然,網路就找得到,可是這些小吃的所在,是配合我台北生活了幾十年的步伐的。比如說:龍山寺前廣場的小吃,是我1982年進入<中國時報>任職後,夜間工作結束,經常去吃夜宵的地方,馬英九拆了龍山寺前夜市,也把我的生活地圖給毀了,那些小吃攤,又得一家家的去找出來,就算找到了,也很難用這種口氣說:「這是我以前上班後常來吃的一家店」,因為已經沒有什麼地緣上的關係了。

現在看到郝龍斌要把「中山足球場」作為花博的「爭艷館」,之後,又要拆除,改為「台灣精品館」。暫且不論這是唯一符合國際足球賽事的場地,其實是許多超大型民主運動的集合場,拆了,就是拆毀了我們共同的民主記憶。郝龍斌、馬英九這些外省權貴子弟,從來不知民主為何物?更不像你我市井小民一樣,會蹲在路邊攤上來碗小吃,這些生命經驗,他們自然無法「苦民所苦」。

中國現在的城市發展,獨裁政府想要做的,老房子牆上只消被噴上:「拆」、「全拆」,就難逃被拆除的命運,所以每回我去中國,總覺得他們的大城有如攝影棚搭景,再加上獨裁專制,像極了被監控的「楚門的世界」,從建築的角度看,世界許多先進的大城,在都市更新時,對於保護當地居民的生活價值都是盡心盡力的;台北不能走向上海那種政府為所欲為,否則就看不見歴史的發展,就無法凝聚社區居民的生活共同經驗,市民就會變得健忘!

賽門鄧普拉賣的還是老味道的甜不辣,但我是不經意發現的,隔壁的謝謝魷魚羮亦同。我又來嚐嚐老味道,但和我過去的生活圈已經沒有什麼關係了。

延伸閱讀:

萬華魷魚平炒米粉魷魚羮
台北市梁記雞肉飯
挺台灣的店:台北市麗水街2-1號江浙點心
喫飯食堂
挺台灣的店--台北大胖擔子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