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

桃花源記的完美演出/貝聿銘日本美秀博物館


IMG_7963.JPG
一進博物館,落地窗景色有如一幅日本屏風,老樹是從別處移植過來的

時序是日本秋天“紅葉狩”(momizigari)的季節,我來到了由名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位於滋賀縣甲賀郡信樂町桃谷的「美秀博物館」。一路上,遍插巒頭的銀杏、紅楓,挑動了心中的詩意,這是一趟知性與感性之旅。

紅葉狩的季節來到美秀博物館,停車場滿天的紅葉撼動視覺
日本人喜歡「楓葉紅於二月花」的生機之感,到了秋天賞楓之際,更有所謂紅葉狩,傳說紅葉的顏色,是楓鬼的血染紅的,背後還有「戶隱鬼女」楓樹女鬼的淒美神話。

地基分為兩塊,這是停車場入口的餐廳和紀念品區
科技的高度發展,使得現代建築出現了“高技派”,然而,高技派總是被批評為:「帶著一種機械式的冷面,很少溫情,很少人情味;高技建築總是帶著一種產品美學的慣性,表現出一明顯的無差異性和無特徵性;高技建築往往忽略建築與環境的關係,表現出明顯的無情境性。」帶著這種批評的人,應是沒來過美秀博物館吧?

桃花源記: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接待棟是三角形建築與圓形廣場的結合,抬頭一瞧,貝聿銘得意的金屬櫃架便出現在眼前了。「基本架徑 6.18 米的窗櫃是主要的結構元素,鋼鑄的中心點是由最多9個與圓球鑄成一體的內部垂體或圓柱接合點做成。每一個中心點是接合2個以6粒螺釘裝設在鋁管尾部的垂片。中心點是鋼鑄的球體而其他部份則是用機器打磨而成的準確中心點設計。」那「丸鋼」的結構是貝聿銘團隊改良為輕質量結構而設計的,光銜接部份,就畫了一百多張圖,那長尺度的雨庇「鉄骨」出現了貝聿銘慣用的三角形幾何構圖。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天花板,日本話說「天井」,是「丸鋼」與烤成原木色漆的鋁材為構件這在和風建築裡又稱為「化粧天井」。鋼材、烤漆鋁製「天井」,花崗石地板和壁面是美秀博物館的統一建築素材;在台灣,往往牆壁貼的是一種石材,地面又是一種,花花綠綠,視覺上,吵鬧得不得了。

採無橋墩的懸臂法是因為環保法令的關係,但此橋也因而獲「傑出結構獎」
從接待棟往前走,準備進入燧道,這條小徑做了個曲度,是一種東方建築的障景手法,前景欲露而不露,窺見時,又猶抱琵琶半遮面。美秀博物館著名的是貝聿銘透過現代高科技,試圖營造中國詩人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意境,從接待棟到博物館之間,必須經過一座燧道,乃「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燧道於1997年11月開通,也是峻工之日。入口的壁面上方砌法是日本一般「なまこ壁」工法,由直立「間柱」和斜向的「貫」為底,再舖以石材面,這是為了防火,萬一山林大火時,可防範擴及燧道。

燧道中,壁腰及地面各有燈光引導前進,快到出口處,遠遠瞧見楓紅,這是極佳的障景法,令人迫不及待,竟不自覺的加快腳步;到了出口,又有一造型輕盈(ligh t& airy)的吊橋,這是為了不破壞山谷的自然環境,採無橋墩的懸臂橋做法,橋面地板係「機器完成」(machine tooled finish)工法,在石材表面切割條紋狀,可以止滑,可見細心到家;懸臂鋼索緊緊抓住預鑄水泥(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洞口壁面,緊緊鎖住,強固結構,這條橋在2002年的十一月二日,獲得「國際橋樑結構工程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e for Bridge and Structure Enginnering)頒給的「傑出結構獎」(Outstanding Structure Award)。

日本町屋造型,卻極具現代感
過了橋,就是法相莊嚴的美秀博物館主體了。人們談到建築,總是認為建築是應該「長在地面上」的,然而,這裡的百分之八十的量體是藏到地下的,貝聿銘當初先挖開整個地基,完工後再覆土其上,1996年的秋天,美術館上方覆土後,與季節爭先,栽植五百種以上的植物,把綠景還給大地。

東方元素的月洞門
日本法令規定,本區建物高度必須在十三公尺內,且屋頂斜度必須順著山巒的坡度。貝聿銘在這裡設計了仿「町屋」屋頂的造型,但以鋼架玻璃構成,是日本「町家」(農家)的傳統房子的重置,也是一種平民的象徵,入口處,採傳統的日本松樹和路燈的設計,路燈單腳懸空,是一種燈籠意象的轉換,總體以現代建築技術與符碼巧妙隱喻傳統圖騰。

入口大門,稱為「夢之門」,貝聿銘安排了月洞門的設計,饒富東方趣味,一腳踩進入口大廳,正眼就望見一處「腰窓」,腰窗外是美麗的信樂山景,如詩如畫,為了符合日式山水畫,還栽植了一株樹齡一百五十年的赤松,工程中,貝聿銘連樹木栽植的角度都管到了。

這是現代的設計,但一看就知道是東方的味道
立面的玻璃是用來靜態眺望的,三角形天窗則是為了引進天光的變化,貝聿銘充份運用這種動靜對比的設計;大廳牆壁上的半透明燈罩及北館大堂樓梯扶手旁的燈罩均是用西班牙的雪花膏石做成,當三角形和四方形幾何圖形及塗成深灰或桃色的百葉窗的光影透進來時,會暈開一層淡淡的金黃色澤,地面和壁面,投影燈和鋼架都是同一材質,簡單的素材運用,形構出一種禪靜的氛圍。

三角形天窗則是為了引進天光的變化
最特別的是,館內戶外天井有一處日式庭園──-「光之庭園」,其中的佐治石,是天然雕塑而成,貝聿銘當初要求這枯水要顯得典雅且強而有力,幾回讓庭園造景師感十分頭痛。

光之庭園
設計及建築: 貝聿銘建築師樓 紀萌館設計室
結構: Leslie E. Robertson Associates 青木繁研究室 中田捷夫研究室
力體工房設備: 森村設計
建設: 清水建設
冷氣系統: 高砂熱學
衛生設備: 須賀工業
發電設備: 關電工
指定的應用地區: 森林法保安林區域,砂防法指定區域,自然公園法縣立公園第三種特別地域。
建築面積: 1,002,000 平方米
實用面積: 9,241平方米
website:http://www.miho.or.jp/chinese/architec/architec.htm


延伸閱讀:
貝聿銘作品--美國邁阿密中央信託大樓
達文西密碼之羅浮宮
貝聿銘中國蘇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