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鄭成功、媽祖和五府千歲--從中國看統戰

最近又溜進了中國去做建築調查,固然收獲不少,卻意外發現鄭成功、媽祖全成了中國統戰的樣板。

01
這是中國的統戰,不知台灣人看了想不想回歸"祖國"?

02
鄭成功墓園,入內票價人民幣五元,說是馬英九派來的,免費?

 鄭成功在台灣辭世後,本來葬於台灣台南洲仔尾,清康熙廿二年(1683)其孫鄭克塽降清,舉家遷入北京,封「漢軍公」,遭就近看管,但每逢清明祭祖,這可就麻煩了,塽「念台灣遠隔溟海,祭掃維艱」,請求將先人遺骸遷回福建南安石井,鄭成功的故鄉;皇帝當然也不許鄭克塽以祭祖為名,回到根據地東山再起,於是恩准遷葬,並欽賜御葬、輓聯,於十六年後,康熙三十八年(1699)五月廿二日卯時與夫人董氏附葬於七世祖鄭樂齋的墳內,「鄭爺爺,您回來了,您終於回來了」,附葬者,尚有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其子鄭經等。

03
鄭成功墓園的供桌,台灣人捐的。

04
重修中國南安石井延平郡王祠,台灣人捐的。


 鄭成功抗清有功,而且又收復了而荷蘭人所佔據的福爾摩莎,後世又投降回歸祖國,於是成為論述「國民黨光復日本異族所佔據的台灣,最後回歸祖國」之「終極統一論」的理論基礎,鄭成功這墓園的地位乃相形重要,於是大興土地,修葺重建,並設有辦公室專人照顧,入園參觀,酌收人民幣五元,但表明台灣來的,或者是馬英九派來的,大概可以免費吧?

05
中國南安石井延平郡王祠。

 墓園有石製供桌一座,由台北市南港區鄭丁貴等人所捐贈,又立有一碑,由台北市延平宮鄭信雄所捐建,兩者時序皆為1990年5月,可見兩岸相通,統戰伊始,大凡石井的鄭成功墓園、延平郡王祠、鄭成功紀念館等,許多修繕經費,皆有台人出資捐贈的記錄在。
 石井的延平郡王祠,考其建築手法,最早應是中國建築最常見的木結構,近年來因經濟富裕,將其穿斗式將軍柱及柱抱等,皆改建為泉州石材,正廳大匾額「威鎮南疆」又是台灣高雄鄭氏宗親會所贈予;祠後山丘處有「鄭成功紀念館」,乃集統戰之精華,大辣辣的於牆上大書特書:「弘揚成功精神,促進祖國統一」說來好笑,這紀念館裡有幅暢飲圖,係鄭成功和一台灣「原住民頭目」(服裝其實不倫不類,看來反倒有雲南苗族的身影)杯觥交錯,暢飲狂歡的模樣。此乃匪夷所思,鄭成功這外來政權,不砍原住民的頭就算皇恩浩蕩了,豈有降尊紆貴,和「蕃仔」把酒言歡的道理?這統戰也要有常識,要不然,怕不會笑掉台灣人的大牙?

06
重修媽祖廟,台灣人捐的。
 
07
中國泉州媽祖廟,信徒似乎不多。

 台灣人信仰最為虔誠者是天后媽祖,於是媽祖廟也成為統戰的大本營。泉州媽祖廟除正廳外,還增建一落「台緣專題」館,一付大紅布條:「閩台兩地,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台灣人啊,趕快回歸祖國的懷抱吧,要不然選總統,就把票投給馬英九吧!

08
台緣專題館,台灣人趕快回歸祖國,或者把票投給馬英九,用投降的比較快。

 這媽祖廟正籌款增建,廟方想了一招,將覆蓋屋頂所需的覆瓦一塊塊的擺在一旁,認捐者每片人民幣二十元,可在瓦上書寫文字,留言祈願,我在瓦片中發現了金門縣長李柱峰和金門立委吳成典,觀其留言文字,分寸倒也拿揑得宜。
 
 泉州媽祖廟香火不如我預想中的鼎盛,或許是我來的較晚,但詢諸當地台商友人,媽祖在泉州,似乎不像台灣那樣的萬民膜拜,台南人有句話說:台南迎媽祖,歇後語是「無旗(奇)不有」,形容其仗勢規模之大,然媽祖廟為什麼反而在福建顯得較為冷清?我沒進一步的證據,只能用「先知在本鄉是寂寞的」聖經啟示來猜想,不過據我的觀察,既然台灣人信媽祖者眾,中國便以媽祖發源地自居,而考其建材,都不具歷史古蹟意義者居多,推測是因應台灣分身,認祖歸宗後所需而重修,而泉州香火鼎盛者,反倒是關岳廟的關帝爺;媽祖在專制時代曾被封為「天妃」,政治的意義成分大,如今更成了中國統戰台人的重要象徵,想來鄭成功、施瑯攻台,都祈媽祖助陣,我無意冒犯神威,但就戰略攻守上來說,媽祖保庇的似乎不是台灣這一邊。
 
 仔細想,鄭成功在台灣不具神格,台南延平郡王祠對台灣人來說,觀光意義大過其神格,中國將鄭成功的事蹟搞大,神格統戰的力道並不大;台灣人較信媽祖,可泉州人較信關公,台灣人到了泉州,對媽祖受到冷落,自然有所不爽,可是就算捐錢起大廟,似乎也改不了泉州人的信仰,西方人說:「上帝的歸上帝,凱薩的凱薩」看來也不無道理,總之,如真要探討影響台灣的神祇,這幾年,就是那「五府千歲」了,「五府千歲」者,扁、李、連、宋、馬也,靈得很呢!

延伸閱讀:
台灣南投的廈門衛視節目
共生與寄生
兩張照片
中國泉州清淨寺
中國泉州洛陽橋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