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大阪商船與電影海角七號的故事

 

日治時期,從基隆港外往市區看的基隆,宛如歐洲的港口

這張圖畫的是1917年以前的基隆,從基隆港望向火車站,最前方為「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基隆支店」,本來是一棟紅白相間,英國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在轉角處有一圓頂,頂下為入口處,兩翼造型對稱,屋頂上有牛眼盲窗,二樓看似有廊道,鏤空的牆面有兩雙托斯卡納對柱,整體造型充滿歐洲風情,可惜二次大戰時,在美軍的瘋狂轟炸中毀壞,現址為基隆市公車總站。

基隆駅前原有廣場,廣場上在1917年的3月18日矗立起一座戴海軍禮帽的臺灣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像,不過在1944年8⺼8日被徵召「共赴國難」,戰後1962年10月,原基座站上了蔣介石至今,下有于右任題字的「民族救星」。

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基隆支店隔鄰的建物前為「日本郵船基隆出張所」(今陽明海洋藝術館)。是一棟「折衷主義式」的建築,乃由臺灣總督府土木課的森山松之助和井手薰技師一起設計出張所的辦公廳舍,美軍轟炸時也有毀損,其如斗笠般的圓頂已經無復存在。

正前方是基隆駅,右方是原日本郵船基隆出張所,現為陽明海洋藝術館,再過來的基隆市公車總站即為原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基隆支店。

日本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創立於1884年(明治17年)的5月1日,原本是由一些小船聯合起來籌組的船公司,資本額最初是120萬円,使用船隻1萬7千噸,營運的範圍以瀨戶內海為主。

這家公司的崛起,主要是在日清戰爭、日露戰爭及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發展的契機。1894年的日清戰爭裡,大阪商船扮演輸運軍需及兵員的「御用船」角色,緊接著日本依馬關條約取得臺灣後,1895年來到基隆開設「代理店」,1896年在臺灣總督府給予補助金年額六萬圓下,於是開啟「命令航路」的營運,每月往返基隆、神戶間4回,10月1日代理店升格為直轄的「基隆出張店」,其後又開闢横濱打狗線,囊括臺灣東西岸,並擴及華南與南洋;餔[[[[ㄚ1899年又開啓淡水與香港線,逐步驅逐道古拉斯公司。

香港英商德古拉斯輪船公司在日本領臺前,自1871年開辦香港、汕頭、廈門、滬尾(淡水)及安平之間,兩週乙次的「定期航線」後,逐步壯大,迨日人入臺,已成百萬美金資本額的大公司,擁有六艘汽船,幾乎獨佔占臺灣海運業,但在兒玉總督有計畫性的排斥下,到了1904年(明治37年)的12月,這家公司的船隊已在臺消失了蹤影。

1897年日本郵船株式會社也和大阪商船一樣,受命加入命令航路,自此臺、日之間航線幾乎全由這兩家公司所包辦。

大阪商船在臺北也設有臺北支店「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出張所」(地址為100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建物落成於1937年,由渡邊節(1884-1967)所設計。建物在西北側有一座美麗的歇山破風屋突塔屋,牆面攔腰貼成一條瓦面飾帶,造型係屬「興亞帝冠式」建築。

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為整合日產中各航運公司,1946年成立「台灣航業公司籌備處」,接收原大阪商船台北支店,更名「台航大樓」,不久經營不善,1958年7月讓渡給「公路總局」,再度易名為「公路大樓」,幾經折騰,現正修復至1937年原來的模樣中,計畫未來成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電影「海角七號」裡引揚(引き上げ、Hikiage , 遣返)輸送日本人離台的即為大阪商船旗下船隻。設計者是和辻春樹,1937年(昭和12年)在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建造完成,這是當時一艘往返神戶與基隆航路中最新、最大型、航速最高的船隻,船隻全長150公尺、排水量9,315噸,最高航速更達到20.2節,戰後,成為遣返船,留下了許多淒涼與動人的離別故事,1953年結束任務除役,停泊在廣島因島沖,1956年解體。

戰後,1964年,大阪商船與三井船舶合併為大阪商船三井船舶株式會社,1999年4月,大阪商船三井船舶再與當時日本排名第四位的海運公司Navix Line合併,改名為商船三井,和日本郵船、川崎汽船並稱日本三大航運巨擘。

拍得影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