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新台灣餅舖給我Déjà vu的感覺!重繪嘉義日向屋

日向屋是嘉義最早的日式餅舖,創立於1901年
本和菓子裡有一種古時候皇室裡的御用點心叫「最中」(もなか,MONAKA),這種由糯米粉羼水揉團,製成薄殻,再包以內餡,燒烤表面使其香酥的糕餅,隨著日本統治台灣而入台,也因適應在地食材而逐漸衍變成夾以蓮子餡、或黑糖紅豆、咖啡餡、冰淇淋等,起初只供總督府專用,後來民間也漸漸風行了起來。

日治時期在台南州要買到好吃的最中,那就非位於嘉義噴水池畔的「日向屋」莫屬了,此由日本人吉田秀太郎於1901(明治34年)來台創立,吉田辭世後,由其姪小林幸太郎接手,是嘉義一帶最早且最時尚的高級菓子舖。產品除最中外,還有羊羹 (ようかん)、(日式) 饅頭 (まんじゅう)、紅寶露 (あんぽろ)、餅菓子 (もちがし)、泡芙 (シュークリーム)等等,同時也是森永和明治製菓的特約餅舖。

日治時期原本只有總親督府才吃得到的甜點--最中
雲嘉南日本時代成長的台灣人對日向屋的糕餅和菓子等都留下了不可抿滅的記憶。我在台南認識了當年西螺大橋的推手,曾任西螺鎮長的李應鏜先生的么女李雅容女士,她回憶父親年輕時曾在位於嘉義市榮町七丁目三番地,即今嘉義火車站對面中山路的「台南州米穀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服務,她有一段關於日向屋的感人記錄:

父親每週末都會去買和菓子,和ミルクキャラメル (牛奶糖) 帶回來給小孩子們─大姊、二姊和哥哥吃。二姊到今天還念念不忘那裡的「最中 (もなか,MONACA)」。「最中」是日本皇室的御用甜點,早期台灣只有在總督府才吃得到。後來才開放賣給台灣人。

父親在嘉義上班時,我還沒有出生。來不及享受他買的和菓子。稍微懂事後,他已養病在家,幾乎足不出戶。那時小孩子們ー六姊、弟弟和我,如果生病超過一星期,他就叫母親帶我們去嘉義「順天堂」醫院,給他的好朋友張進通醫師看病。出門前,他總不忘叮嚀母親一句 :「順便帶他去 ひゅうがや買 おかし (餅)。」其實「日向屋」早在終戰後一九四六年就改名「新台灣餅舖」,由日治時期服務於該店的盧福經營。我們家仍然稱它ひゅうがや。

小時候對嘉義的印象就是順天堂和日向屋。雖然每次去嘉義都是為了看病,但是張醫師人很好,對我們更是慈祥。我們不像對其他的醫生稱呼「先生」,而叫他「歐吉桑」,一點也不怕他。他看病時還會跟我們聊天,問候爸爸好不好。他的候診室很大,放著一輛當時已經不用的人力車。我對那輛車特別著迷,每次總要仔細端詳很久。

看完病就可以去日向屋了。我最喜歡他們的泡芙 (シュークリーム) 和 (日式) 饅頭 (まんじゅう)。泡芙內餡不能久放,帶回西螺不方便。因此母親總是只買一個,並且耐心地看我當場滿足地品嚐。然後再買一整盒的 (日式) 饅頭還有幾條羊羹,開心地帶回家。

只有生病才有的嘉義之行與和菓子的美味,有時讓我慶幸自己生病,甚至還期待著下一次的感冒。

日向屋現為新台灣餅舖
文中順天堂的張進通醫師就是後來嘉義的首位女市長許世賢女士的丈夫,而小孩子為了吃到美味的日向屋甜點,居然期待感冒,真是充滿趣味的回憶。

導演魏德聖的電影KANO棒球隊裡曾經為了球隊練跑的片段再造日向屋的場景,不過整棟為白色系。我參考嘉義市文化局出版的《嘉義寫真》集,推斷初為木造,後改為磚造;陳澄波的遺作「夏日街景」(1927)隱約看見噴水池後有棟紅色磚造只露出部份牆面和拱門柱腳的日向屋,因此畫出了紅磚兩層的樓房。

我在恢復日治時期的重要建築地標時,除了建築量體本身所儲藏的時光記憶外,最有興趣知道的是當年的庶民生活概況。最中餅之外,森永牛奶糖在嘉義也很風行,而日向屋就是合作商家之一,屋頂和牆上的廣告招牌可以為證,且創辦人森永太一郎曾經來台遊歷,他在台灣遊記中曾提及到阿里山上去,還遇見一位口操流利日語且賣森永菓子的商店老闆,讓他深受感動;日向屋也販售明治菓子產品,其實當時緊鄰嘉義的台南麻豆就是明治的生產總部,現在台糖的總爺、溪湖、佳里糖廠等,都是從前明治的工廠。

終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接收日產,噴水池附近許多房產並沒有在國產裡登錄而是由地方黨部納入囊中,包含舊第八郵便局、日向屋、嘉義座等,原在日向屋工作的台灣人盧福決定承繼技術再研發,乃跟國民黨承租邊間(日後再買下)就原址重起爐灶,並更名為「新台灣餅舖」,且精益求精,其中羊羮、浮雪餅、燒菓子、酥皮餅等等都是我常買的伴手禮。

台灣人第二代的經營者為盧昆常,其弟就是我童年時七虎棒球隊的投手盧瑞圖,我和他在店裡初邂逅,他自曝是我的粉絲,我說您才是我成長過程裡的偶像咧!小時候寒暑假常住在中山路頭,原來要是跑到圓環桃仔尾來可能就會遇見偶像,所以寫起這篇日向屋的故事,實在倍感親切,有種說不出的感覺--Déjà vu!

用手機拍了影片來分享:



本文提到的商家:

新台灣餅舖

地址:嘉義市中山路294號(七彩噴水池旁)
電話:05-222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