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新竹動物園

 


雙親在我小時候曾經帶我到圓山動物園去遊玩,在大象林旺爺爺巨大的象欄前媽媽將我抱起,父親拍照,留下了一張一彌足珍貴的舊照,也成人生不可抿滅的印象。

於是到我成家立業後,便帶著女兒們到日本東京的上野公園(全名:東京都恩賜上野動物公園),於1882年3月20日開放,是日本最早、最有名的動物園。

所以台灣出現動物園當然是是因為日本領台後。20世紀初,馬戲團是門好生意,1913年(大正2年)底,有位片山竹五郎大張旗鼓的率領團員七十餘人的「大竹娘曲馬團」馬戲團來臺表演,這浩浩蕩蕩的大批人馬和動物,先是在臺北的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大張旗鼓的演出,然後再開往台中、台南等地,轟動全台之後,因為載運而來的動物規模很大,便暫時滞在台灣,再加片山也實在愛養動物,他發現台灣的氣候和環境使得動物的飼養變得容易,便選擇了基隆河畔的圓山公園,索性開起動物公園,1914年的《臺灣日日新報》4月2日有則報導:認為台北至今尚未的任何一座動物園,實在令人遺憾,然後讚揚片山五郎氏已經建立了基礎云云,果然,到了1915年就由總督府出資買下,改為公營,並命當時的飼育員大江常四郎為主任,這主任一職也就是後來園長的前稱。

逛動物園在日治時期是件很時毫的休憩活動,臺灣「議會之父」林獻堂在《灌園先生日記》中於日本時代部份就多次提及和友人圓山動物園參觀,不過如若就當時的老照片看,猛禽野獸常是被關在狹小的牢籠裡,二次大戰時,更由於美軍轟炸,還曾被無情的射殺,防止園裡的動物逃出傷人。

第一回在歷史資料遇見新竹動物園時,便令我感到吃驚!小小的竹塹城裡居然可以包進一座動物園,緊密的和市民們朝夕相處,1936年8月,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的動物園也正式開啓,然後歷經滄桑,戰爭期間,這裡的動物必須北遷,暫時到圓山避難,直到戰後1953年,才重新修園開放參觀,當時有位寓居大阪的台僑何國華非常熱心支助園方,1965年贈送大象「綾子」,後來更引進北極熊,一時間造成很大的轟動。

人的空間變小了,留給動物更多的天空

動物園正面入口的蹲獅與大象門根本就是德國[ 漢堡哈根貝克動物園」(德語:Hagenbecks Tierpark)的䄂珍簡略版,留存至今,難能可貴的是2017年起的再修復工程裡,大象與獅子經建築師邱文傑特地請來整修臺北賓館的老師傅,剝除13層漆,才見到當年的本來防鏽的青綠顏色,得以還原本來的風華。

新竹市動物園承載在地人至少三代的記憶,不過一度慘澹經營,黑黑臭臭的,乏人問津,然而2019年的重新開園後,卻成為建築界熱烈討論的大條歹誌!

現在來審視這座重新開幕的動物園,有些角度是可以讓我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其一、有必要飼養巨型動物嗎?這就像咱們去參觀黑川紀章的日本「國立新東京美術館」,這館沒什麼館藏,卻是日本最大的一百號油畫展示場之一,所以動物園也可以不買賣、不繁殖、不必飬養那麼多動物,而是一種借展或中繼站的概念嗎?

其二、被展覽的是動物,那麼動物的空間是牢籠還是自由的天地?就像「漢堡哈根貝克動物園」沒有柵欄,只是用濠溝隔出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所以園內的最新設計,會不會顚覆我們對動物園的舊有思維。

其三,這不只是一座動物園而已,更是歷史的遺跡,除了2號大門外,許多登錄的文化資產諸如噴水池、黃魚鴞的家、故事屋、大鳥籠等,都足以發思古之幽情,饒富趣味。

影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