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這也是轉型正義--重繪屏東武德殿


屏東武德殿地及其周邊,自日治時期始即為區域行政中心,隔鄰的屏東美術館,日治時期為博愛醫院,戰後為屏東市公所舊址;太平洋百貨日治時期為屏東街立圖書館,戰後為屏東縣政府舊址,也就是當時阿緱最繁的所在。



戰後1951年起,蔣經國擔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時籌組軍人之友社,乃未依法定程序無償佔用屏東武德殿,在縣長柯文福任內簽發無償借用公文,乃掛牌為「屏東縣軍人服務站」,地址為今之太平洋SOGO百貨對面公園路28號,地處精華地段,軍人之友社後來另覓事務所,居然當起二房東,將原址一度租給便利商店和火鍋店(古蹟裡吃火鍋?)政黨輪替後,民進黨籍曹啓鴻縣長公開表明希望討回縣府財產,2003年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屏東縣歷史建築,但一直未有結果,直到潘孟安選上縣長,在2015年6月時要求軍友社於是年年底前返還,才逐步完成了轉型正義的過程。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武德會在1895(明治28年)於京都成立,當時為推廣日本武道的核心價值,包含劍道、柔道與弓道等,於是在日本「內地」及其海外殖民地廣設武德殿來積極弘揚,這些武德殿的建築率皆美侖美奐,戰後許多仍被留存下來成為重要的文化資財,在日本本國許多經修繕後仍以地方武道館來使用,甚且在中國也有若干武德殿建築被保留了下來。

在臺灣,武德殿的興建以昭和時期進入巔峯,如屏東武德殿至今仍保存的「上棟式」(上樑儀式)的牌子「棟札」,上面就寫著「昭和五年六月廿六日上棟式」,亦即1930年落成。武德殿在日本時代主要是經由警察系統來大力推動,當時於州、廳、郡陸續興建武德殿,起初是在郡級以上的警務、獄政、軍方單位設置武道場做為軍警武藝砌磋精進之所,後來更進一步於中學校內開設武道課,校園內也出現武德殿,進入備戰時期後,武德殿配合「國民精神總動員政策」,在教化及組織社團具備重要的引導功能角色。

而且,昭和時期的武德殿樣式爭相炫耀規模:如臺東武德殿以大量採用當地的櫸木建材為傲,而臺中武德殿則以總工程費高達4萬圓以上炫耀全臺,大抵在日治時期,臺灣的武德殿計有70座以上但,戰後國民黨政府來台,由於缺乏文資保護意識,許多建物被變更使用甚至被私人佔有,且隨意增補修檢,造成文化浩劫。

屏東德武德殿的建築形式係傳統日本薰瓦,正立面上下為石灰牆體,中央為紅磚壁,其前有一座唐博風玄關,以舊照來看,地板應離地面約三層樓梯高,地板之下為留空,而有氣孔的設計,迨軍人之友社使用後,地板應已遭拆開,地基也有部份墊高,至於唐博風入口門面早已蕩然無存。

屏東武德殿正在復原中

軍人之友社由於俱有半官方及黨國色彩,其經費來源根據《維基》的敍述:

在台灣戒嚴時期,自1955年開始,在無法源依據下,政府對進出口結匯強制徵收勞軍捐,直到1989年七月停徵。勞軍捐所得,分別交給軍友社、進出口公會與婦聯會三個單位使用,但這三個單位的帳目從未對外公開。在中華民國財政部特許下,軍友社擁有的土地,只要經過地方政府同意,就可不需要繳交地價稅。其經營的旅館及餐廳,如國軍英雄館,也不需要繳交營利事業所得稅。此外,軍友社佔用許多國有土地,無償使用。

潘孟安在就任屏東縣長以後,宣示要回這棟武德殿具有四點顯著的意義,除了轉型正義,檢討戰後黨國不分的不當佔用外,其是文化資產的搶救,其特有的建築樣式本身即珍貴的文化遺產;第三是追討武德殿具有「找回城市歷史記憶」的意義,接續戰後被國民黨政府抺去的歷史缺口;最後計畫在未來修復後,就周邊的重要建築整合為城市美學空間,形成遊憇觀光的亮點。

我聽聞經過幾次的探勘,還由日本請來技術專家,未來的武德殿連同正面造型優雅的唐破風,雖然已遭拆除,但原則上都要努力使她重現風華,所以畫了出來,先一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