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同中求異變出來的大腸圈和吉古拉




一味大腸圈養活三戶人家!我有位基隆的朋友姓程,他說最早擺在孝三路的巷子口的大腸圈攤子是他們宗族裡的人,就是光靠這一味獨門功夫,湠出去的至少三戶人家,三兄弟本來在同一攤分早中晚時段經營,現分家各自經營,也都生意沖沖滾。



基隆人說大腸圈,就是一般所謂的「糯米腸」,不過那「圈」字台語發成khian,《萌典》上的解釋有數義:名詞如「門圈」,是指門上的扣環,如果說「門要圈予好」,就是門要扣好的意思,此時圈就是動詞; 也可作形容詞用,形容體積龐大的樣子:「你的腹肚哪會遐邇大圈,愛加運動啦!」大圈相當於人們戲稱身材肚腩「中廣」的意思。

一般咱們見到的糯米腸也和大腸圈略有出入。大腸圈要每天精選溫體豬的豬大腸,以清水仔細洗滌,此時趁指尖在觸摸大腸的時候要仔細感受哪些質地佳者適做大腸,擇其優者用熱水煮熟,放在籠子裡風乾。

再來是煮糯米,精選本地產的品牌,拌入油蔥酥與豬油放進檜木桶蒸煮,熟透後即散發出誘人的香氣,然後手工把米灌入大腸裡,求其填塞均勻,如此大腸才能有彈牙的口感出來,灌好後,再有一道用草繩將大腸兩頭紥緊的程序,至此方可將大腸置入大鍋內炊熟。

食大腸圈,要記得點小菜,尤其是吉古拉

大腸圈裡不像糯米腸要埋入土豆仁,純就米香腸脆招徠顧客,而光吃大腸圈當然不夠,因此豬肺、嘴邊肉、肝連、豬心、軟管等豬雜小菜都得採當日新鮮現做,其中最有趣的是名喚「吉古拉」者,每有外地人光顧必會開口詢問:啊,那是啥物(蝦米)?

吉古拉其實就是日語漢字裡的「竹輪」,唸成ちくわ( chikuwa),是東瀛的傳統食品,將魚肉泥、麵粉、蛋白和調味料等攪拌成糊,然後裹在竹籤或細木枝上不斷的輪轉火烤,待烤熟後亦可蒸煮,非常美味,尤其在關東煮裡絕不可少。

基隆現在還有許多炭烤吉古拉,不過這名詞是走音的日語。據聞竹輪傳到香港叫做「獅子狗魚蛋」,這是因為香港人日本動畫「忍者哈特利」(台灣翻成「忍者小叮噹」),片中的一隻胖嘟嘟之伊賀流的忍者狗獅子丸,傻憨而饞嘴,模樣討人喜歡,牠最愛吃的就是竹輪,這東西雖然形狀和魚蛋相去甚遠,但因食材差不多,港人亦歸入魚蛋之一種,所以這不是狗食,是給人吃的。

來到基隆,呼竹輪為吉古拉頗為有趣,聽來令人想起1971年的日本怪獸電影《卡美拉對深海怪獸吉古拉》,但竹輪稱吉古拉其實是「吉古哇 」(ちくわ)的訛音,應該不是基隆人電影看太多了啦,其次基隆的竹輪也和外地不同,食材主要使用鯊魚漿,包覆在鐵棍上,燒炭火來烤,爐火甚猛,需人工目視控制火候,熟透後即刻用電風扇吹涼,現吃或留待煮火鍋、配大腸圈等非常適宜;現在的吉古拉其實也有很多工廠一貫作業的,然量大、皮厚、澱粉多,不如手作的那樣皮薄香脆。

大腸圈和吉古拉是在同中求異裡變出來的食物,也逐漸成為基隆的特產,這當然也算是創意十足了!

拍回影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