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婉君(網軍)必看:影片是FB上新的分享語言,如何製作和操作?




FB和Google的戰爭更加白熱化了!最近FB將影音分享予以強化,儼然成為YouTube的勁敵,其實在影片分享這個大趨勢隨著網路基礎建設的更為強化和普及,根據FacebookIQ的報導:影片已成為一種新的分享語言,從2014年的六月起,FB上影片的觀看次數每日早已超過十億次,平均50%的臉友每天回到FB觀看一支以上的影片。

我在平常給學生上課時就經常提到這個主流趨勢,2014年也曾引Hongkiat.com主張「短片將成下一波的大事」(Short Promo Video: Is This The Next Big Thing?),理由如下:

1.推特上每五個推文,就有一則影片分享網站Vine的連結。
2.在行動裝置分享照片的Instagram上貼影片分享,網友的參與度是貼照片的兩倍。
3.最受歡迎的一千則Instagram中的40%影片來自品牌。
4.使用行動裝置者3倍於比使用桌上型的人更愛看影片。
5.92%的影片是經由行動裝置分享傳播。
6.到了2017年,影片可能會佔行動資料傳輸量的三分之二。

根據Inside網摘引自模範市場研究顧問(TNS)的「Facebook台灣消費者線上行為調查」指出69%的台灣人都曾經在FB上觀賞影片,56%的台灣人曾經在FB上發佈影片或是影片連結。



現在FB馬力全開殺將出來,當然要趕快學會影片的製作,拜科技之賜,現在專業和業餘之間的界限早已模糊,不過在網路裡製作影片和傳統媒體的內容不盡相同,而是必須把握以下原則:

Hot (熱門)      
Cute (可愛)
Funny(有趣)
Shocking(嚇人)
Moving(移動)
Random(隨機)
Unbelievable(不可相信的)
Zeitgeisty(具有時代精神的)
Controversial(爭議性的)
Illuminating(啟發性的)

然而FB在處理影片的技術和經驗和YouTube比較仍然相去甚遠,所以上傳影片到FB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 影片最好是在電腦上操作才能保證較高的畫質,以手機上傳,如果是使用「專頁小助手」則為一般畫質,枉費當下許多手機的強大HD功能。

2.上傳FB的照片亦無穩定功能,使用iPhone 6 以上機種的內建穩定功能仍不盡如人意。

3.要開始上傳影片到FB,必須先到設定裡去,做高畫質和自動播放的設定:

4.設定某些為了宣傳目的或較受歡迎的影片為「精選影片」。

5.設定「播放清單」,讓人們更容易觀看每支影片的相關系列。

6.影片描述要精簡。在人們尚未觀看影片前,文字敘述扮演重要的前導,但也不宜落落長。

7.影片長度要注意。各種統計資料顯示,人們在手機上小螢幕上滑動觀看FB的比例早就超過筆電或桌機,當下流行評估內容受到關切的語詞不再是吸睛的眼球數瀏覽等等,而是「停指原則」(rule of thumb-stopping) ,讓人家在滑呀滑的當時能停指暫借問的創意,因此一般影片越短越好,instagram的3-15秒內最好,再長就是30-90秒,過長的影片並不適合在手機上長時間注目。

8.追蹤影片背後的數據。在FB的粉絲頁裡有「檢視洞察報告」每篇貼文都有「分享對象」、「觸及範圍」、「參與互動」等參考指標,從而了解哪些影片內容是較能受到歡迎,適合粉絲們的胃口。

9.別忘了CTA(Call to action)。在粉絲專頁上傳影片的同時,FB提供了「自訂行動呼籲」的選填項目,亦即可在播放影片後吸引觀看者進行某些活動,諸如:「立刻購買」、「搶先預訂」、「瞭解更多」、「註冊」、「下載」、「觀看更多」等行動,這是個很貼心的設計,自然能吸引更多的品牌行銷者選擇在Facebook上傳影片。

如果選擇有按鈕和「瞭解更多」,那麼在影片播放完畢,就會出現下面的畫面:


總體大趨勢來看,FB的演算法一定會越來越排斥諸如YouTube上的影片連結,如果不是以內容為營利目的,而是為了行銷品牌或理念的宣傳,那麼Facebook的社群優勢終會成為人們的優先考量。

關於本文的討論,我也錄製了一段影片進一步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