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這一味,姑且呼之為「陽春摵仔麵」/台南老黄陽春麵

老黄陽春麵,山東麵條舖以滿滿一層肉燥,陽春也乎?

國際大導演李安成長於台南,有一回返鄉,一大早就到從小吃到大的巷子口那攤陽春麵找回老滋味,這家麵攤從此一夕爆紅,天天大排長龍,儼然變成台南最有名的好萊塢麵擔了!



如此盛況,延續很長一段時間,我偶而經過,看那對鬢髮俱白的老夫婦忙得不可開交,也實在有點於心不忍,台南的網友遂有人挺身而出,在網路裡大聲疾呼:台南許多人的老家巷子口都有麵攤,不必一定要統統擠到李安家的巷子口去!

陽春麵有一種魔力,狀似簡單,實則能變幻出萬千口味,深植人心,人們離鄉背井日子久後,伴隨著長大成人的那家巷子口的麵攤,就有如蓴羮鱸膾般的今人思念不已,只是李安有他的人生過程,吃過他家巷子口的陽春麵,不必然等同於嚐到大導演生涯的滋味吧?

「陽春」二字為外來語,但早已成為台灣口語的一部份,約等同於初邂逅時台灣人所說的湯麵、清湯麵或「摵仔麵」(俗誤做「切仔麵」)。前者起源於中國,後者據傳始創於日治時期台北蘆州人周烏豬,不過對台南人來說,這種比擬不是很精確,因為台南的陽春麵多少放上兩片香甜佐味的精肉或舖上一層當日現炒的肉燥,一旦到台北,一般所謂陽春麵一眼望去,就真的童山濯濯很陽春了。

這麻醬麵從遠遠的地方就聞到濃郁的香味了
其次早期「陽春麵」,台南人稱之為外省麵,是相對意麵、油麵的區別;台南人吃陽春麵且是一大早就來光顧,如我要說的這家「老黄陽春麵」早上五點開張,暗頭時分收攤,入夜就不做了,遑論夜宵。

或許是在台灣美食之都的緣故,老黄家的麵條雖由隨國府來台的山東人所精製,以高筋麵粉為原料,用老麵發酵,香Q彈牙,而生鮮肉燥或香味撲鼻的麻醬,在我看來則是遵循本土的古法,每日熬煮一大鍋,當日使用的份量放在鋼鍋裡,剩下的儲在陶罐裡沈澱積存,待隔日午前食用,這般講究,似乎一點也不「陽春」,所以這種本、外省,芋仔番薯的作法,姑且呼之為「陽春摵仔麵」吧?

還有一味是為我的最愛,麻醬麵是也,未待欺身靠近,便香聞十里,麵條上的麻醬和肉燥,老闆重手敷陳,拿起筷子翻攪沾黏後,狠狠的嚼一大口,這才叫齒頰留香是也!

其實到老黄家吃碗陽春麵,跟去李安家巷口那攤川人伯伯吃麵一樣,講台語就好了,台南沒有像台北有些人自認是不同族群的「外省第二代」,先來後到,台語都一樣很道地,口味也很台,因為大家都是台南人。

用手機拍了影片來分享:





700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8號 ‎
06 241 2099 ‎

照片分享:


food01

Flickr 上的相片集 老黃陽春麵